最近围观了东方甄选直播间,见识了董宇辉老师的口才。他卖一本讲鄂伦春族的书,整整五万本,几分钟就卖空了,太牛了!
讲的内容并不深刻,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是刚刚好。有对童年、父母、故乡的情感,对打拼的工薪族疲惫心灵的抚慰,振兴农业的情怀,对远方诗意的憧憬向往甚至承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对生活中温情瞬间的细腻刻画,对被抛在低谷又重新爬起的人的激励……总之,所有这些,能以连贯的排比句式即兴说出来,脑子不乱,嘴不拌蒜,嗓子不哑,这绝对是本事!而他过去八年在新东方的讲课经历,则是成就这些本事的积累。
现在普通大众从董宇辉这里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而我们的社会有太多疲惫、贫瘠的心灵需要抚慰。
我年轻时是新东方最火的时候,但我觉得学好英语不能只靠老师魅力和课堂讲段子,因此对其印象一般。现在觉得,俞敏洪至少是个很有胸襟的企业家,他肯去培养年轻老师。
其实他比谁都清楚,把老师带出来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会离开,去创业,甚至抢自己的市场。但是俞敏洪仍然继续为老师的成长投入,大概想法就是:你们能留下最好,假如离开,那我也算为社会培养了人才,你们有能力去创业挣钱,总归是好事。
这些年,应该有非常多的年轻人,通过在新东方工作,让自己的口才、表现力得到了提高。
另外俞敏洪好像特别懂得,小地方出来的年轻人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他们的动力常常比大城市里那些生活优越的年轻人更强。
那段网上流传的“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这样的话,我猜不是坐在家里凭空编出来的,也许是这个年轻老师在跟着新东方去国外游学培训时,在被美景震撼之余,想到自己家乡还有那么多拼命苦学的穷孩子,想把这一切生动地告诉他们而组织出来的语言。如果我们能感受到这些语言的一分能量,那作者一定是带着一百分的能量写出来的。
一个人做事,他的格局、底层思想,是起决定作用的,而其他的方法、路径、策略,则是次要的、锦上添花的。
(@罗玲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