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资源优势 这所乡村学校办出了不一样的劳动教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郑奕

    让劳动教育春风吹进校园,为“双减”和学生成长赋能。在醴陵市板杉中学,这所乡村学校巧用资源优势,办出了不一样的劳动教育,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实践园就是学校的“移动课堂”

    板杉中学是醴陵市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020年,学校依托有利地形,因地制宜在校内开辟了果园、菜园、花园等实践园,总面积达12亩。

    “老师,快看我们的劳动成果!”走进醴陵市板杉中学实践园,一群学生正在学校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劳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田间管护,蔬菜园辣椒、瓜果长势喜人,田间绿意正浓。

    据介绍,学校将劳动实践园的建设发展规划纳入了学校整体规划中,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办法,并定期邀请农业局的果木专家来校指导。开发了《果树的栽培》《蔬菜的种植》《花卉的培育》等系列校本课程。每班有劳动计划和管理小组,做到分田到班,责任到人。

    建成实践园后,学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小组,分工具体,职责明确。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开展学生劳动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课程及生活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劳动内容。

    待果蔬成熟时,学生将蔬菜采摘洗好送至食堂,学校以市场价格进行收购,所得款项充当班费,用于班级活动。学生在劳动中体验“种”的技巧,“护”的辛苦,“收”的喜悦。

    与此同时,学校还与附近瓷厂签订合同,拓展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让他们走进瓷厂,体验制作简单的瓷器。

    借力劳动融“五育”

    醴陵市板杉中学的美术课上,学生们正在学习花卉纹样的制作,分小组采集不同的花卉标本,老师指导学生对标本进行设计、创造。

    生物课上,老师带领学生去实践园,通过看、摸、闻感受生物知识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学习各种果树的嫁接方法。

    “每学期开学时制定好班级的种植计划,做到每周一节劳动课,每月一次集中劳动。”学校负责人介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季节和气候特点种植当季蔬菜,由各管理小组进行日常打理,如浇水、拔草、捉虫、施肥、采摘、清洗,分工明确。

    此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开展美食节活动,由学生到实践园现摘、现择,清洗、切、炒等所有环节都是学生亲自动手。

    “学校充分挖掘劳动教育课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创新融合。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劳动教育,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双手,通过实践变为触手可及的劳动和技能。”说起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初衷,校长王亮奇如是说。

    据悉,下一步,学校将深入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以文化浸润激励学生“爱劳动”,以生活劳动引导学生“会劳动”,以真理实践锻炼学生“能劳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