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记者/何春林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何春林
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首次破千万。近日,智联招聘、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发布了“2022年应届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毕业后都去哪了?
[~公式~] 机械制造等行业需求旺
数据显示,从连续三年的应届生招聘需求行业分布来看,互联网是持续释放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不过,近三年出现下滑态势,从2020届的23.53%下降到2022届的20.03%。相比之下,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实业对应届生的需求占比增长明显,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制药医疗行业对应届生的需求增长突出,其中增长最大的行业是机械制造,从2020届的7.75%增长至2022届的14.09%。
以我市为例,在培育制造名城引领下,年初的“春风行动·百企万岗”招聘会,每场都组织了数十家制造业企业参加,累计为求职者提供数千个岗位。先进制造业专场线上招聘会,报名参会企业105家,浏览量50多万,收到简历近5000份,839人与企业达成签约意向。
[~公式~] 主动留株回株就业者增加
虽然无法与沿海大城市相比,但因长株潭融城等利好,作为内陆城市的株洲,吸引了不少毕业生主动留株回株就业。湖南鑫起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HR说,从多场线下招聘会收到的求职简历来看,近三分之一的求职者是从外地回流的。
“好工作就在家门口,何必去远方呢?我们班留在长株潭的同学占了一大半。”湖南工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的刘同学说,长株潭制造业很发达,株洲轨道交通、汽车制造、航天航空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张奕总结,主动留株回株就业者增加,一是长株潭地区发展势头正好,求职者看到了前景;二是株洲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岗位越来越多,提供的薪酬待遇与沿海城市差距越来越小;三是相较于高消费、竞争激烈的大城市,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快速发展的中部城市,已成为拥有吸引力的就业区域。
[~公式~] 慢就业与自由职业比例提升
“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慢就业(15.9%)、自由职业(18.6%)的比例均较去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在株洲,这种现象一样存在。4月24日,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南工业大学进行宣讲会,企业提供了超过80个就业机会,仅收到20多份简历,初步达成签约意向才5人。
“家庭环境、就业观念是一个重要原因。”智联招聘株洲地区负责人义剑说,以前,父母会催促孩子找工作赚钱,现在的“90后”“00后”的高校毕业生家境优渥,父母不会催促孩子找工作,而是希望子女继续深造提升学历或是考编,不急于就业。
麦格米特、千金药业、中晟全肽等企业HR介绍,新市场经济业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拘泥于朝九晚五的坐班制,而是追求更加灵活的新职业,比如开工作室、当主播、代购等。
[~公式~] “专精特新”企业受关注
“报告”显示,随着国家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企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持续增强。
谭现伟是湖南中晟全肽生化有限公司高级科学家,从事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研究。今年4月,这位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博士后来到我市工作。“我会在这座城市长期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加入。”谭现伟说。
“以前宣传少,外地高校毕业生可能不了解我们,所以来应聘的不多。”奥维科技HR唐先生说,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55项,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年初开始,企业在人社部门组织下,多次参加高校“招才引智”“直播带岗”等活动,知名度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了解和选择了公司。
[~公式~] 高职院校毕业生吃香
数据显示,“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但专科院校签约率高于普通本科。“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求职目标明确”是普通本科、专科生的优势。
在株洲,这一现象很明显。以5月开展的一场招聘会为例,43家企业与205名求职者达成了签约意向,其中大专毕业生达到了125人,占61%,且绝大部分来自高职院校。
湖南冶金、湖南铁路、湖南化工等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普通本科院校,职业教育市场定位清晰、学生就业面广。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往往通过订单式培养,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预定”了。
“大学生应提前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确保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抢得先机。”张奕建议,包括学校在内的就业指导机构应根据就业新形势、新情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另外,本地高校要重视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从服务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出发,主动向毕业生推荐本地优质企业,引导大学生留在本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