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圈:从心出发 为爱而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福星关爱团每周二、周四开展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彭泽良夫妇倾心公益20多年。 受访者供图

    ▲福星关爱团志愿者给老人送去温暖。 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

    6月7日,晴空万里,株洲福星关爱团志愿者的“姐妹花”走进红盾雅园。她们一起做志愿服务,感受做志愿者的快乐。这所城市里,有不少与她们一样的志愿者们,大家在“公益圈”默默奉献,承担着多种角色,多年如一。这次,就让我们走进这些温暖的人……

    福星“姐妹团” 陪伴空巢老人

    易伏元和姐妹们共同组建的福星关爱团成立2年了,每周二、周四,她们都会去走访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和空巢老人,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卫生。

    “没做志愿服务前,我会在老年大学上各类课,也会打麻将娱乐。”易伏元笑着说,2016年搬进康桥美郡后,她发现小区有不少老大哥、老大姐,没有人陪伴,十分孤独,于是索性当起“散兵”志愿者,上门陪老人聊天。

    几年时间下来,“爱管闲事”的易伏元结识了很多邻居,还和一些居民成了好姐妹。在她的带动下,大家开始做志愿服务,也成为天元区文家冲社区志愿者协会的“正规军”。晚间社区义务巡逻、文明创建知识宣传、上门走访孤寡老人……每次社区号召志愿服务的时候,易伏元和姐妹们从不推脱。

    2020年6月,易伏元和姐妹们共同组建了福星关爱团,并以“帮助邻里,快乐自己”为口号,每周二和周四奔走在需要帮助的老人身边。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打扫卫生,有的负责陪聊天,有的负责按摩,每次都把老人逗得可开心了。

    志愿“侠侣” 用公益为爱情续航

    在天元区湘湾社区,总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对身穿蓝色志愿者马甲的银发夫妻,手牵着手在路上巡逻,如果有垃圾,还会顺手捡起来。这对“公益夫妻”就是彭泽良与田金梅,已经携手做公益20余年。

    “年轻时吃过苦,又是名退伍老兵,就想一定要尽我所能为大家做点事。”2016年,彭泽良当时住在荷塘区石子头社区,怀揣着这样一份单纯而朴素的初心,筹备了社区志愿者协会。2019年,彭泽良夫妇搬到湘湾社区后,也为社区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取名为“点点爱心志愿者协会”。如今,协会志愿者超过200名,主要围绕环境卫生整治、治安义务巡逻、文明劝导、传统文化宣传、矛盾协调和邻里守望等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服务百姓零距离。

    每周二和周五晚上7时,彭泽良夫妇和志愿者坚持在辖区沿街商铺、小区楼院开展巡逻工作。遇到居民反映的门禁、电梯故障等问题,志愿者们会及时向社区、物业进行反馈,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她眼睛和耳朵都不太好,我就牵着她一起走。”彭泽良笑着说,夫妻俩每天都要走6000步以上,全当锻炼身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觉得很幸福。”

    残障志愿者自强自立、互帮互助

    “谢谢大家给的温暖。”近日,在荷塘区街道的助残活动上,盛康日托中心的残疾朋友们抱着“星火相传”志愿者送上的礼品,开心不已。

    与其他志愿组织有所不同,“星火相传”是由荷塘区月塘街道11名残障志愿者为主要成员,携手30余名党员、社区志愿者,为服务对象及家属提供服务。团队负责人刘慧群说,志愿者会运用自身的技能,提供家政、代办、保健安摩等服务内容,发挥社会作用,实现自我价值。

    30多岁的姚淑静天生脊柱弯曲,之前没有正式工作,缺乏社交,就在微信里接点串珠工作。“星火相传”志愿者上门给予她陪伴,还为她配备了电脑,进行心理辅导。去年,她加入团队后,免费开班教残障人士串珠手艺,并通过志愿者团队找到工作,目前在从事图片处理工作,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

    肢体残疾的刘伟是荷塘区野鸭冲社区公认的“热心人”,谁家水电有问题,他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帮忙;因意外致残的唐波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她利用自身专业,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心理障碍……成立3年多来,“星火相传”志愿团队提供各类志愿者服务已达20000多人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