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个省份已经结束了2022年高考,当高考成绩公布,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志愿填报,要做哪些准备?要考虑哪些因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份志愿填报问答,你关心的问题,答案都在这里啦!
Q:志愿填报,考生要做哪些准备?
A:第一步 熟悉政策。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
第二步 收集信息。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第三步 准确定位。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第四步 知己知彼。“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有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
第五步 初选志愿。“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
第六步 模拟填报。高考志愿都是在网上填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Q: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A:一是以成绩为基础;二是院校综合情况,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三是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四是结合身体等条件;五是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Q:新高考模式下,专业报考要注意什么?
A:新高考中由于考生选考科目不同,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在选专业前应尽早了解所在省市发布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如果你已有了心仪的院校,可以从学校入手。如果以专业为目标来划定院校范围,则要注意相同专业在不同高校可能会有不同选考要求。
如果你没有目标院校或专业,在选择时,可以多参考“不限选考科目”的院校专业,扩大自己的专业选择面。
Q: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甚至落榜?
A:应坚持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位置;(2)所填志愿拉开档次;(3)冷门与热门学校专业相结合;(4)省内与省外院校相结合;(5)避开体检结果所限专业;(6)各批次学校志愿、专业志愿填满,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