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谢嘉)4月7日,本报《一个班47个学生,仅两人会说攸县话,方言面临 “断代危机”》报道见报后,不少媒体纷纷转发,受到不少读者、网友的关注。“方言存续”这一话题引发讨论。
大部分网友表达了对“方言断代”的担心,有的认为这一“遗产”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现在家长跟孩子交流都用普通话,很多孩子都不会讲方言。”网友“sunny”表示,方言作为一种文化,应该得到非常好的传承和保护,不然“一旦消失就不可恢复”。
80后读者廖敏研表示,应该“一切顺其自然”。网友“小啵”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语言表达的本能就是母语,因此,“不必担心株洲话多年后成为‘非遗’”。
同时,不少网友还提出了拯救方言的办法。网友“佩”说,“学校应开设方言课,像学习普通话一样,重拾方言。”还有人调侃道:“在‘霸得蛮’的湖南,更需要担心小孩把普通话说成‘塑普’”。
普通话的推广会慢慢“吞噬”方言吗?株洲民俗爱好者潘瑛认为,在生活中,方言使用得较多,普通话更多地用于工作、学习,在可以预见的时间之内,“两者是互补的”。
知多点
学一学“株洲话”
霸蛮:过于勉强
扮翘:装矜持
唱调子:嚣张
带笼子:合伙诓人
丢坨: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