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社区、物业联合小区业委会,组织湘银小区居民一起包粽子。 (受访者供图)
住宅小区里,业主委员会是民间组织,由小区内的业主代表组成。有了业主委员会,小区就有了统一对外的窗口反映业主诉求,也可监督小区物业公司运作,让服务和管理更高效。
然而,在小区自治管理实践中,不少业主委员会遇到了诸多问题,有时甚至陷入尴尬境地。今年年初,多位市政协委员聚焦业主委员会提交提案,建议加强发挥业主委员会在小区社会治理的作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让业委会运作更规范,让居民住得更安心、放心、顺心。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旷昆红
现象
业委会乱象纷呈
去年,凯旋名门小区业委会和物业闹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一度导致小区用水停摆5小时;
近日,因成立流程不合法,茶陵县某小区业委会被依法撤销,并且业委会所制定的多项小区制度也被撤销;
某新小区业委会成立不到3年,因多项开支不合理,遭业主质疑,业主强烈要求召开业主大会,重新选举业主委员会;
……
业委会作为新兴基层组织,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平台,本应是打通小区治理的“最后100米”,但在日常生活中,“最后100米”却走得颇为艰难:成立时业主“被代表”、成立后私下与物业公司续签合同、和物业矛盾重重等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1601个小区仅成立了144个业委会。
探因
责、权、利不匹配
市政协委员周坤发现,当前业主委员会在小区自治管理实践中,由于业委会责、权、利不匹配,法人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服务管理不规范,遇到了种种尴尬,甚至影响到小区内的安定和谐。
周坤表示,业委会只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业委会工作开展随意性很大,如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信息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监管机制等不完善;尽管有关法律法规对业主、业主大会、业委会的权利义务、职责有明文规定,但没有更详细的细则,导致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当前,业主普遍对参与小区自治热情不高,对业委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业委会成员的资格审查、资格认定不规范,为业委会工作埋下了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隐患;出现问题的业委会大都有业委会成员在决策、监督工作中夹带“私利”,严重干扰小区物业管理和小区工作开展;业委会的组织生命力、法律地位脆弱,也会影响业委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有些成员顶不住压力而选择辞职,直接导致业主选出来的业委会轻易就夭折、瘫痪、解体。
破局
倡导成立“红色业委会”
如何改变业主委员会的尴尬、被动局面,更好发挥业委会的作用,市政协委员娄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加强党建引领方面,住宅小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后100米”,要深化小区党建工作,实现小区党组织设立全覆盖,建立“业委会+物业+党支部”的模式,由街道、社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小区党组织设立工作,小区党组织负责对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开展工作监督;在业委会成员的人选上,坚持党建引领,倡导成立“红色业委会”,街道、社区及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报名候选人的筛选把关,选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正直且有公益心的人士进入业委会。
成立业委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党建引领作用,提升业主委员会成员履职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业委会工作的日常监督,建立各级政府物业管理部门牵头成立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由各级政府物业管理部门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研究辖区内物业管理工作,抓好指导、培训、协调、监督工作,帮助住宅小区党组织有序规范开展工作。
案例
党建引领下的业委会开新篇
党建引领下的业委会效果有多好,楚天花园小区业主感受很深。这个有15年历史的小区,过去几年,这样的“情节”每天上演: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公共绿化带垃圾成堆、楼道乱贴乱画、小区公共收益去向不明、微信群里业主和物业每天吵翻了天……
去年5月,业主通过投票等方式,选出了新的业委会。新的业委会成立后,立马大刀阔斧开展整治。在社区的监督下,先通过公开招标、业主投票,引进了新的物业公司。新的物业公司带资20万元入场,加班加点对小区开展全面大扫除;安装监控、恢复门禁系统、更换灭火器、对10多年没有大修过的电梯进行全面修理……通过“业委会+物业+党支部”的模式,短短半年时间,小区焕然一新。
对于娄健提出的加强小区党建引领的建议,丽景滨江小区业主委员会楼芷汐十分赞同。“这样可以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植根于小区居民群众之中,带领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了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今年年初,丽景滨江小区业主委员会给每户业主发220元的新年红包。可见好的业委会,不仅能促进居民和居民、居民和物业的关系,居民还能从公共收益中受益。
部门
推动物管会和党组织交叉任职
为解决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成立难的问题,提升业主委员会成立比例,开展规范化组建工作,组织业主协商共治,5月1日起,我市实施《株洲市物业管理委员会组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对党建引领业委会规范开展工作,党员在业委会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办法》指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管理委员会与小区党组织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把党组织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力量融合,发挥党员在小区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物业管理委员会由7—13人单数组成,其中业主代表、党员均不少于人数的一半;组织业主参与小区治理,参加小区党组织牵头的“四方议事会”,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