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课本。网络供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节选。 网络供图
▲《不会叫的狗》课文节选。 网络供图
从尘封的书卷中追忆青葱往事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近期,人教版教材插画事件曝光后,青少年学生课本、课外读物相关问题引发关注。人们评论当代教材内容和艺术审美问题的同时,也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珍贵的教科书》……记忆深处那一篇篇久远却亲切的课文勾起了人们对校园生活的回忆。记者邀请不同年龄阶层的市民回忆学生时代印象深刻的课本内容和课堂瞬间,从尘封的书卷中追忆青葱往事。
爱学习、爱劳动,诚实做人
我今年78岁,是一名文艺创作者。我读小学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语文课本的内容简单而质朴。课文的核心思想是爱老师、爱同学,爱学习、爱劳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毛主席,每一篇课文只有寥寥十余字,每一页下端还设计了供学生练字的“米”字格。
我就读的小学叫栗树山小学,学校紧临马路。那个年代,汽车还很稀缺,可为了学生们的安全,放学后老师们会尽职尽责护送同学们过马路。我们上学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参加劳动,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上下学还要割“猪草”。
我的启蒙老师姓车,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性,除了文化课,她很注重对我们生活技能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室旁有一块空地,她带领同学们将空地开辟成小花园,教我们种植各种花卉,一到春季,总有花香飘进教室,还有蜜蜂飞来。
盛夏,花园里的菊花都开了,黄灿灿的煞是好看。一天放学后,我和几名同学到花园里摘了几朵菊花带回家,此事很快被车老师察觉。第二天上课,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问,大家都不敢承认。我想起平日里她对我们的教育,于是鼓起勇气承认了此事,并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
然而,车老师并没有责骂我,反而对我勇于承认错误的行为提出了表扬,她还给我们讲“曾子杀猪”的典故。这件事对我后来的人生影响很大,从此我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敢于承担责任,绝不用谎言掩盖自己的错误。
黄九龄
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我1990年出生,如今是一名小学教职员工。回想学生时代,每学期第一堂课,语文课本刚拿到手都是一口气读完所有课文。
大家对书籍格外珍视,拿到新课本,多数同学都会用家里的旧报纸给新书包上书皮,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还会用纸张较好的挂历作为包书纸,挂历的背面作为封皮,然后在洁白的纸张上写上科目名称、姓名、所在年级和班级等内容。学期过半,同学们还会把书皮拆开,看着新书一般的封面而沾沾自喜,然后再小心翼翼地重新包好书皮。
小学课本里,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次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记住了覆盆子这种植物的名称。童年时光,我最爱到野地里玩耍,根据课文里的描述,在草丛里寻找覆盆子这种野果。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担心墙头钻出一条人首蛇身的“美女蛇”,也会好奇月光下的猹是怎么偷吃西瓜的。
前段时间浏览抖音视频号,守山大叔朗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的视频很有关注度,聆听着他富有磁性的声音,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童真童趣。学生时代理解能力有限,当时只是觉得先生的文章很生动,妙趣横生的百草园、热闹的社戏、话痨祥林嫂、有些神经质的孔乙己……转眼,自己站在了三尺讲台给同学们讲解鲁迅的文章,此时方懂得先生深意,感佩于他能于寥寥数页纸之中,尽显社会对于穷苦人的冷漠,讽刺而又意味深长。
如今,社会上不少专家提出,将鲁迅先生的文章移出小学课本,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支持。诚然,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确实不太容易理解先生的文字,但每当讲解到先生的文章,我都会引导学生们深读,剖析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他的白描手法。我期望我的学生未来也能像先生一样,心怀国家民族,敢于针砭时弊。
曾婧瑶
《不会叫的狗》使我开始关注小动物
我是第一批“00后”,那一年出生的孩子被称为“千禧宝宝”。我读小学的时候,科技产品更新迭代快,学习辅助设备多,同学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
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为了玩手机,同学们和老师“斗智斗勇”。上课偷偷玩手机的同学为了不被老师发现,在书摞中掏个洞是“常规操作”,有些同学将袖珍版牛津英汉双解字典的封皮拆掉作为手机壳,老师走到近处都发现不了。还有同学专门在网上购买水瓶状藏手机神器,老师靠近了,只要拿起水瓶喝水,然后顺手一拧瓶身,手机就藏起来了。
我们的老师大多是“80后”,教学方式并不死板,有时候会和同学们讨论宠物、动漫、流行歌曲,有时甚至自掏腰包购买蛋糕给同学庆祝生日。我的语文老师很喜欢小动物,受她的影响,我对三年级的课文《不会叫的狗》印象深刻。课文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遭到了其他动物嫌弃的故事。后来,这条狗逃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再也没有谁在乎它会不会叫了。
这篇课文以拟人手法描写动物,映射人类社会,激发了我对小动物的兴趣。我觉得动物也会有自己的情绪,也有一套适合自己的生存法则。那个学期结束后,我还缠着母亲给我买了一只宠物犬。此后的学习生涯中,凡是以动物为主角的课文我都特别感兴趣。
如今,我与几位同学在学校组建了救助小动物公益组织,帮助流浪猫、流浪狗,有时看到那些被主人抛弃的宠物狼狈的样子,我依然还会想起《不会叫的狗》里那条可怜的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