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 我参加了高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策划/罗小玲 罗春娇 执行/罗小玲 罗春娇 陈辰

    前言

    419新媒体编辑传播部办公室的同仁,每天和各路新闻打交道。浏览新闻、选稿之余,忍不住会唠唠几句。大伙一合计,不如借助网络突破一下边界,和读者一起分享对新闻的看法和想法,于是就有了“419说”这个栏目,希望读者们能喜欢。

    2022年高考大幕今日拉开,这次我们一起来聊聊以前高考的那些事儿。

    一晃,33年过去了

    □ 419健身达人

    1989年,我参加了高考,那时候的高考是7月7日至9日。

    33年过去了,我这个稀里糊涂过了半辈子的人,完全不记得那几天考试的顺序和各科考的内容,只记得父亲陪着我骑了三天的自行车。现在的7月超级热,那一年,好像还行吧,至少户外骑车没觉得很热。

    年纪稍小的时候,我晕车,坐公交车就难受。好多年后,我从河东到河西工作,每天往返两趟公交车,没觉得哪里不舒服。经历过被生活无情锤打,再娇气的人都会成长。

    那一年的高考,地点在老二中,就是现在八中的位置。因为我的“特殊”情况,父亲和我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不坐学校的班车,他陪我骑自行车去。我家在响石广场以北两站路,从那边骑车到考试地点,路程不算短。犹记得,早晨出发的时候,一路下坡,我放了些刹车,晨间的风追着我,父亲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不时提醒我“注意安全”;而我,心花怒放,恨不得放声高歌。

    上午一考完,父亲就在约定的小饭店等我。他带了我母亲做好的饭菜过来。高考前一段日子,我狂热地爱上了喝橘子汽水,这个饮料父亲一定不会忘记带。吃完饭,父亲送我去附近的人家休息,那家女主人的姐妹跟父亲是同事,父亲通过同事联系的她。为了让我休息好,女主人特地辟了一个小房间给我。那三天的中午,这家人都没大声说过话。若干年后,我想起这些事,真心觉得自己是个麻烦精。

    下午考完,父亲会在校门口等我。我们一起骑车回家,一边聊考试的话题。那年的建设路,跟现在差不多宽,但没有这么多车。回去一路都是上坡,年少的我也不觉得累,照样骑得欢快。

    三天的考试一眨眼就过去了。第三天下午,我没有跟父亲一起骑车回家。考完就和同学去麻纺厂的冰室吃冰棍了。当年,麻纺厂的冰棍是一绝,好吃极了。考试期间我们就想去的,心心念念了几天。只顾吃着玩着,我没想过应该早些回去,把自己考试的情况跟父母聊一聊。

    一个人还没当父母时,永远不懂换位思考。我结婚有孩子以后,常常会心疼老公,很多事宁愿自己去做。但,回头想自己小时候,“折磨”起父亲来还真是不像话。父亲34岁生的我,我高考那一年他52岁了。如今的我快到他老人家当年的年龄了,才想起那次考试我每天骑车往返两次,而父亲多的时候每天往返六次。

    年少时不会心疼人,而今,却是想跟父亲道声谢都没可能了。

    漫长人生中一个普通的夏天

    □ 别问我是谁

    看着网上推送的高三学生在教室里给老师准备各种惊喜,我才突然反应过来,高考已过去了7年。

    那是2015年的夏天,漫长人生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夏天,却又是滚烫的青春里最沸腾的一章。

    7年前,高考只考两天。

    高考前一天,学校安排我们去看考场,我又回到了初中读书的地方。或许是因为三年的初中回忆,高考考场对我而言,更多的是熟悉。葡萄架走廊,45度的斜坡,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做早操的操场……点点滴滴都是回忆。

    高考第一天,考的是语文和数学。那天和往常并没有不同,起床、洗漱、吃早餐、去学校。父母不约而同穿上的红色衣服,就如在平淡无奇的一碗汤里,点缀的两滴辣椒油,颇有一番湖南风味。

    看着校门口原来那些严肃的班主任,脸上挂着微笑,让人不自觉地也跟着他们一起笑起来。但我们其实也没多少心情沉浸其中,更多的是拿着复习资料,想着多看几眼古诗词,争取在默写题里多拿点分。

    如果你问我,高考考了哪些题目?其实,我连高考结束后,与父母争辩有没有偏题的作文题都已想不起。只记得,那天我真的很冷。

    我的座位在后门,因为考场要求,前门和后门必须要开。那年的6月,偏偏那几天脱离了炎热的主旋律,小雨里又夹着丝丝寒风。我坐在门口,一边吹着冷风,一边压着试卷,好怕有雨飘到答题卡上。

    上午的语文考试完美结束,下午迎来的就是高考通关游戏里最难的关卡——数学。

    因为我是艺术生,在高考前的几个月已收到了某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只要高考能达到本省艺术生录取线,就可以读大学。虽然看起来好像很轻松,但是高中三年只有一次考过及格分的数学,就是我过五关斩六将之路上最大的阻碍。为此,高三下学期每周末我都会去上一对一的数学。

    现在好像已经记不起当时考数学的心境,但七年过去,有时我在梦里还梦到写高考数学解答题,恐惧感还是会让我从梦中惊醒。

    高考第二天的文综和英语,对我来说虽然不是拿手科目,但也是轻轻松松不在话下。用着老师传授的一些答题技巧,洋洋洒洒写下不知多少字。我只知道文综考试结束,我笔的墨水减少了二分之一。

    吸取了第一天冻得发抖的教训,第二天我穿上了长袖衣,管你是微风还是大风,都无法让我在风中颤抖。

    英语考试结束,我挤在人群中走向校门。原以为,父母早已在门口等我,结果,看到的只有几个老师在等待。

    “妈,你们在哪?”

    “我们在这里打麻将。”

    如果人生可以像漫画一样被记录,那当时我的头上一定是留下了一道黑汗。

    本来以为高考结束我会很开心,但更多的是怅然若失,没有抱头痛哭场面,没有轰轰烈烈,我滚烫青春里最沸腾的一章就这样结束了。

    高考二三事

    □ 419二孩妈

    又到一年高考季,蓦然发现,我的高考已经过去20年了。

    2002年,我参加最后一次在7月份举行的高考。考前两天,教室门口的学生家长渐渐多了起来,而教室里的人慢慢少了起来。我在县城,父母在乡下,他们没有来看我,我似乎也没有多大失落感,自己翻翻错题集、做做题目保持状态。后来才知道,那几天,爸爸妈妈天天在家里为我祈福。

    7月7日,是大家既盼且怕的日子。6日晚上,迷迷糊糊中,发现室友来到了我的床上,她搂着我的脖子,说:“我怎么也睡不着,怎么办呀?”而我的睡意像潮水般涌来,眼皮都睁不开,对她说了句,快睡吧。自己就翻个身继续睡了。

    7日下午,数学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在宿舍里对答案。对着对着,一个女孩就坐在床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当时真不知怎么安慰她。其实,没有出分数,考得怎么样,还真不好说呢!事实上,她后来考上了二本。

    从小学开始,数学就是我的短板。初中时,每次上物理课,都感觉在听天书。文理分科时,我自然是选了文科班。文科数学相对容易些,不过,我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明白那些定律、算法。复习阶段,努力把基础内容弄懂弄通。高考场上,自我感觉还不错。会做的都做了,最后一道大题,做了第一步,后面确实是能力所不及。我默默地宽慰自己,容易的题目得一分算一分,难题也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的数学考出了历史最好成绩,考分达到了三位数,开心。

    高考那两天,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学校的伙食特别好。如今有些学校会提供寓意吉祥的菜单,如“牛气冲天”(红椒西芹牛肉)、“一鸣惊人”(小炒仔鸡)等。当时,我们学校没有这些花样,直接搬出大盆的猪脚、五花肉,油光闪闪。可是学校的这份厚礼,我担心自己的肠胃消受不了,只能可劲儿要食堂师傅给我多打点素菜。

    十年磨一剑,高考是人生马拉松赛程上的一个重要打卡点。在这一站,我真正感受到了拼搏的辛苦与快乐,也感受到了父母与老师们的良苦用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