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即将出征 将解锁哪些新“关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5月29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组合体转至发射区。据新华社

    目前,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进入倒计时。与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相比,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解锁哪些新的“关卡”?此次任务有何看点?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解读相关热点。

    1

    与神舟十三号乘组相比,有哪些不同?

    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在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将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等4个航天器的到访,要经历多次交会对接,完成两个实验舱的转位任务,以及各种设备安装调试等。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已借助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机械臂转位舱段、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等技术试验。但是天舟二号飞船是十几吨级的航天器,而实验舱重达二十多吨,对后者进行转位将更具挑战性。

    2

    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中国空间站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包括可再生式的环控生保技术验证等,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仍然将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除了上述提到的转位任务,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还将首次利用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是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未来问天实验舱上的气闸舱将成为航天员的主出舱通道,因此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承担该气闸舱的验证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空间站建造并不是简单地将核心舱和实验舱连接起来,其中涉及许多舱内外设备的调试、安装、维护工作。可以预见,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或许会承担舱外设备安装工作,这将比此前的出舱活动更为复杂。

    3

    在轨任务和生活有哪些新变化?

    两个实验舱到达后,中国空间站将超过110立方米,拥有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航天员将拥有更多活动空间。

    和天和核心舱一样,两个实验舱也是二十多吨的“大家伙”,但职责截然不同。实验舱上装载了中国空间站大部分科研机柜,这意味着未来航天员乘组所从事的科研活动种类和范围会将大大增加,这对航天员的知识储备、实际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像国际空间站一样,未来中国航天员也可以在空间站种菜,不过长出来的蔬菜还需带回地面,经过科研人员检验,证明确实对人体没有危害,后续才能允许航天员在太空食用。这是必经过程,也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不能太过着急,但是相信我们迟早也会实现让航天员在太空吃上新鲜蔬菜的目标。

    4

    两个乘组同时在轨有何重大意义?

    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其中,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10天。两个乘组同时在轨对航天员系统建设、对中国空间站未来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入轨后,将意味着中国人不间断长期驻留太空的开始,意义重大。

    航天员实现在轨轮换后,可让空间站始终处于有人值守的状态,这样就能省去状态切换的麻烦,减少航天员工作量。更为重要的是,建造空间站主要是为开展各种科学研究,不同科学实验的周期和进度不一样,乘组面对面交接,效率更高,也更准确、安全和可靠。 (据中新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