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琳亚和婆婆一起散步。 记者/杨凌凌 摄
策划/沈勇跃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杨凌凌 通讯员 余姣
邵阳人徐琳亚自从嫁入芦淞区枫溪街道曲尺村以来,用她最淳朴的方式,孝敬公婆、关爱子女、团结邻里。她对待公婆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她伺候公婆的感人事迹,赢得大家的广泛好评。村里人提起这位外地媳妇,没有一个不夸赞。
家庭和睦互敬互爱
5月31日,记者见到徐琳亚时,她刚刚安顿好婆婆,在一楼忙着做家务,居住小楼收拾得温馨整洁,洋溢着家的温暖。
今年44岁的徐琳亚是一名“外来媳妇”。25年前,她从邵阳嫁到曲尺村。都说世上最难处的关系之一是婆媳关系,婆婆上了岁数,有时候会唠叨,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徐琳亚从来不和老人计较小节。从过门之后婆媳之间没红过脸、吵过架。
刚嫁到曲尺村时,徐琳亚丈夫的船舶生意处在红火期,在当时,徐琳亚家的条件在村里能排前几。随着政府取缔湘江边的挖砂船,丈夫失去了赚钱的手段,家里的经济收入锐减。
没了往日的风光,丈夫整日待在家里。徐琳亚并没嫌弃丈夫,反而安慰他:不用太担心,没钱我可以赚。
从此,她开始和丈夫同甘共苦的过日子,要顾家,便在家附近找工作,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重担。
传承家风孝老敬亲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但徐琳亚就像河蚌一样,将挫折和困难这一粒粒“沙砾”,用爱心、耐心打磨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她告诉记者,她成长在一个普通家庭,她家的家风就是孝老敬亲。在父母的教导下,她对“养育之恩”有着尤为深刻的理解。
几年前,徐琳亚的公公重病住院,需要人护理。而丈夫外出打工,家里的孩子需要照顾,老的老、小的小,照顾一大家子的责任,都落在徐琳亚的肩上。
“那四十天,我每天就带着孩子往返于医院和家,一边带孩子,一边护理公公。”徐琳亚告诉记者,公公的一日三餐她都会准时做好,然后亲手喂给老人吃。天气热时。每天都要给老人擦身。公公因患病存在大小便失禁的问题,自己就帮他洗衣服、床单。
不幸的是,徐琳亚的公公还是因病去世。曲尺村村干部回忆,在老人刚过世的那段日子,徐琳亚憔悴了不少。
“对公婆很用心,事后才会这么伤心。”邻居陈老太听说记者来采访,还特地跑来向记者称赞徐琳亚。
公公病逝后,徐琳亚擦干了眼泪,把全部心思放在照顾婆婆身上。谈起自己的儿媳妇,徐琳亚的婆婆一脸满足,她指着身上的衣服说,一年四季,身上所有穿的衣服都是儿媳妇买的,家务活都是儿媳妇干的。
邻里互助和谐美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所居住的曲尺村有不少高龄老人,多年来,她不仅孝敬父母、公婆,闲暇时,她也总会帮助其他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得到村民一直点赞。
“在村里,对公公婆婆这么孝顺的儿媳不说没有,但是少见。”“照顾两个老人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十年都这样,尤其难得,精神可嘉。”周围的村民对徐琳亚家的情况都比较了解,对于她的孝顺,大家称赞不已。
对乡亲们的赞誉,徐琳亚显得很平静:“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谁都有变老、生病的时候,照顾好老人,让她安享晚年是我应尽的责任,现在我最希望的就是婆婆能更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