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供图
防疫战也是一场数字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利用科技工具与人工结合,互联网力量成为一道坚毅的防线。
“请告知您的个人基本信息,新冠疫苗接种记录,近期是否有不适?近期是否就医?是否有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或丧失……”近日,疫情防控智能外呼上线,挑起的重任不仅仅是简单问答——信息收集反馈,寻找风险潜在人员,机器人也可以成为一名流调员。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智能外呼机器人在对话结束后能够自动生成用户画像,还能提供多种高拟人音色,同时支持智能打断以及静音识别等功能。经过十几轮问题的具体流调信息被系统处理识别后,会汇集至社区,工作人员再进行下一步流调工作。
京东智能客户服务产品部算法负责人陈蒙表示,“之前我们仅用了4小时的时间,在东莞上线了疫情智能外呼系统,并且对很多人群进行了外呼,效果还不错。目前,北京的疫情智能外呼也正在布局当中。”
疫情智能外呼并不是简单的机器人问答,存在很多的细节。陈蒙称,在触达人群过程当中,还需要关注机器人的音色,“因为你在通知到大家的过程当中,音色上要有一定的严肃性、威严性,避免大家在接到流调电话的时候,不当回事”。
“通知是一方面,信息收集回馈给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很关键,包括反馈的这个信息到底准不准确,我们能从这个过程当中找到多少有风险潜在人员。”陈蒙告诉新京报记者,通常情况下,通过疫情外呼机器人筛查到一批潜在的风险人员,往往还需要把信息交给政府工作人员,相关部门会进行二次人工的流调,这样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
不过,陈蒙表示,从技术上来讲,疫情智能外呼还存在一些挑战。首先,产品上线时间短,疫情往往来得比较突然且迅猛,留给我们的时间比较短。其次,流调电话信息密度大,可能包含十几轮的问题,这本身对于机器人的应答能力来说也是一个重大挑战。他提到,疫情智能外呼需要在地方已有的政务系统里部署,面临不同系统之间打通问题以及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