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名人的高考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希望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陈育新的高考故事十分离奇。1966年,初中毕业的陈育新离开了校园,回到新津古家村当农民。在随后的12年间,结婚、生子,在新津的乡间默默无闻。唯一的壮举是在一次挑菜上街时,创造了挑208斤、5里路不歇一次的纪录。政治考试之前,他经过邮电局时,无意中看见邮电局的墙壁上写着粮食产量××吨,钢产量××吨等4组数字。仅仅一念之间,他记下了这4组数据。而这恰恰就是当年考试的4个填空题,每题一分。那一年,陈育新超过录取线3分。他坚信,如果不是那堵老墙,一切都可能重写。

    [~公式~] 错过报名时间的罗中立

    著名画家罗中立,高考前正准备成家。他白天去山里买木材,晚上手工做家具。报名截止的那天傍晚,罗中立在未婚妻的“逼迫”下,沿着大巴山脚下的周河走了20里路,才来到县城,可白天报名已经结束。他来到招考老师的招待所,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好说歹说才把名字报上。这年他考上四川美院,30年后,成了这所著名美院的校长。

    [~公式~] “贵人”相助的麦家

    作家麦家当年的高考成绩,勉强上提档线,他根本不抱希望。体检时,麦家站在医院门口一棵小树底下乘凉,这时候,一个大胡子的胖子抽着烟踱着步过来了。那人想站到树下面抽烟,但是这棵树并不大。麦家是个乡下孩子,对城里人有一种莫名的尊敬和恐惧,就把那片最好的树荫让给了那人。他突然问麦家:“你是不是来体检的?”麦家后来才知道,这个人是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的招生官。麦家让给他一片绿荫,他给了麦家美好的前程。

    [~公式~] 作文只得了5分的迟子建

    作家迟子建的高考作文只得了5分,说起来谁也不信。她在 《人生就是悲凉与欢欣》一文中写道:“我高考不理想,居然把作文写跑题了,只考上了大兴安岭的一所专科学校,学中文。因为课业不紧,我有充足的时间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中外名著,使我眼界大开。”那所学校面对山峦草滩,自然风景壮美。迟子建写了大量自然景色的观察日记,这应该算是最早的文学训练了。也许作文考好了,考上了省城的大学,没有这样的阅读和生活积累,迟子建就不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了。

    (摘编自《海南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