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芙蓉花”幸福绽放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郑奕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炎陵县各学校在作业减负提质、课堂改革增效、拓展社团激趣、课后服务优化等方面发力,努力达成学校用心、教师贴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双减”效果。呈现出了以芙蓉学校为典型的“双减”特色做法、经验和成效。

    耕读教育 “双减”增色添彩

    “钟老师,您快看,我们种的辣椒苗结出小辣椒啦!”孩子们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奔走相告。

    据了解,芙蓉学校开辟了1000余平方米的“耕读园”,作为师生们的劳动基地。从种下第一颗果蔬种子,“芙蓉娃们”每天来园里“打卡”,一天都不落下,他们小心翼翼地给种植的蔬菜松土、浇水、施肥,像是呵护着新出生的“小宝宝”一般细心照料。孩子们还把校长奖励他们的“太空种子”植入“耕读园”,期待着它们生根、发芽、破土、开花、结果。

    芙蓉学校开设的班级植物角、耕读种植园等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体验劳动,把教科书上的绿色植物栽进校园,学会种、养、护、收等技能,体验过程的艰辛与快乐,深受孩子和家长的肯定。

    一年来,学校开展的耕读教育从回归生活、知行合一教育的视角切入,让学生走进田野、体验劳作、快乐成长,以“耕”为历,以“读”滋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德才兼备。

    节气课程 学习民俗文化

    “入夏馀三日,春光有几何。鸟声宿雨少,花瓣落风多。”教室里,同学们正齐声诵读诗人缪公恩的《立夏前偶成》。立夏当天,老师正图文并茂的演示,为孩子们展示《立夏》节气的特点、民俗、农事和节气诗词,带大家走进饱含中国农耕智慧的二十四节气。

    在炎陵县芙蓉学校,每周一节的节气课程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校本课程之一。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查阅资料、整合资源,编撰出“二十四节气”校本教材。

    在学校大课间上,“二十四节气操”成了学生的最爱,同学们随着欢快的音乐活动着,充满着勃勃生机。节气课程通过跨学科整合,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们都喜欢上节气课,因为可以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我们背诵节气谚语,观察节气变化,了解自然规律,很有收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道。

    炎陵县芙蓉学校的节气课,培养了孩子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增进了孩子们对农耕文化的感知了解,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会了传承和创造。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