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来了一次古诗词课堂教学研讨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化路小学的孩子们带来诵读表演。 记者/谭筱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李昕酌 马喜)如何让一线老师们能教、会教课内外古诗词,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5月24日,“双减”背景下古诗词课堂教学研讨会暨荷塘区小学语文新进教师培训活动在文化路小学举行。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树生南国,受命不迁,意志坚定;文小学子,爱我家国,扎根故土。文化路小学27班孩子们的诵读表演,开启了本次的诗词之旅。

    荷塘区文化路小学教师伍璐璐带来《芙蓉楼送辛渐》古诗课例展示,她别具匠心地引导学生举象造景、读中悟情,在入情入境地多元朗读中深入理解诗意,品读“冰心”“玉壶”经典意象。

    课例展示后,荷塘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唐小意和芦淞区何家坳小学教师罗琴分别对两堂课例进行了点评。

    “课堂教学有诗词就应有吟唱,以唱激趣,以声传情,反复吟咏贯穿课堂始终。”春晖援教创始人、湖南理工学院教授李统兴建议,古诗词教学应该围绕“导、读、吟、品、拓”这五个环节展开。教学设计应朝向文化课堂,从高度、宽度和深度上下工夫。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