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必杀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每当我走在小区附近的自由市场时,卖菜的小贩们就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老板,来买我的菜!刚从土里扯来的新鲜菜!”“老乡,我的菜便宜!”这些摆摊者有的是自产自销的种菜人,有的是专做小菜生意的“二道贩子”。由于我经常买菜,他们跟我都很熟络。

    大部分家庭都是女主人负责买菜,而我家里正相反。为何?因老婆是个爱好唱京剧拉京胡的“文艺范”,思维有点“形而上”,买菜容易出状况。有一次她买了20多个鸡蛋,竟然全是“坏蛋”!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卖蛋者是个农村妇女,看上去很老实。我说你买东西怎么只看人不看货呢?这样的事情发生过若干次后,买菜的重担便历史地落在了我肩上。

    熟能生巧。买菜买得多了,业务能力自然就提高了。我总结了几条心得,第一条是货比三家不吃亏。附近几家超市逛熟了,知道哪家的鸡蛋价格便宜还新鲜,哪家的鱼肉好吃无异味,哪家的排骨性价比最佳。我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买到让人满意的商品。

    第二条是攀老乡拉家常开玩笑。因我能讲多种方言,遇到哪个地方的小贩就跟他讲哪里话,一下子就成了“老乡”,老乡见老乡,价格低两档。跟小贩们拉拉家常,说说笑话,气氛活跃起来。有两口子一块摆摊,一个卖小菜,一个卖鱼,每人一个二维码。我在男的摊位上买了一条鱼,故意把钱扫到女的码上。我说女的是领导,你回去上交还不如现在上交。女的哈哈大笑,男的无可奈何摸脑壳。买菜的过程也有快乐。

    第三条是选择时机。我一般是下午从外面办完事后顺便到市场转转,此时菜价比上午要降个二、三成。上午刚出摊都想买个好价钱,价格比较“坚挺”;下午快收摊了,零售价变成了“批发”价,可以用较少的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第四条是换位思考,有时要站在卖菜者的角度想一想。我以为这是买菜者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了。如今去超市少2毛钱不行,但小贩相对大方,几毛钱可以不要。既然卖菜者大方,买菜者也不必过于计较。有时候快收摊了,把剩下的菜全买下来,帮他一个忙,我放到冰箱也不会坏,何乐不为呢?小贩们认为我好打交道,喜欢跟我做生意。

    人生在世,赚了钱就要花,买菜的过程是花钱的过程。所谓顾客是上帝,有时候在自由市场才能体会到。自由市场是买方市场,当摊主们争先恐后跟我亲热套近乎,主动降价把菜卖给我时,我瞬间就有当“上帝”的感觉。太爽了!

    (@张人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