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水墨 真美无言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汪田明

    ▲《消失的地平线》

    ▲《松探涌泉》

    ▲扫码关注株洲文艺。

    ▲《希望的田野》局部

    张同标

    画家简介

    汪田明,博士,教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分获学士、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现任湖南工业大学校史与包装博物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委员,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美术家协会理事,株洲市文联副主席,株洲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出版《现代装潢设计丛书——黑白装饰》等多部画册和著作,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多次在《装饰》《美术观察》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设计作品。获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国家一流专业——产品设计”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产品专题设计”负责人。2002年12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教育者”,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评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湖南省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被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评为“中国设计事业突出贡献奖”,2012年入选湖南省首批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

    2009年,作品《归安德化》分别获世界包装组织评审的“世界之星”设计大奖、中国“包装之星”铜奖。2013年,作品《潇湘八景》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9年,作品《丝路佛光》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览。

    现今的中国画创作很难评说,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记忆手法,都是种类繁多,各出巧思,很难用同样的批评标准去衡量。在坚持传统的画家看来,艺术的品质高度是第一位的,而立意创新的画家看来,建构自我的个人风格也是同样重要的。尽管目前画家在锐意创新方面殚精竭虑,同样也难免有着种种令人批评的余地。作为评论者,批评是容易的,这只是基于个人情绪化的一念之得,而能够发现创作者努力进取的关注点确实很难的。虽然我们的评说也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如果能够发现一两个富有启发性的兴奋点,于人于己都是功德无量的。

    汪田明的国画创作,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他的绘画充满构成感,他的画自然而然有一种营造的意味,那些来自于印象中的网格状的水田,弧形叠起的山头,虽然带有明显的装饰感觉,又统一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大致可以看做是江南意象或者说是潇湘景致吧,再进一步的更加明确的地域特色就很不明显了。

    然而,尽管中国画创作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持平之论,而事实上后来的历史名家都是把造化作为心源的原材料之一的。之所以说是之一,是因为心源来源还有其它许多方面,我觉得至少有悟性与诗文两个方面。

    因而,湖湘老前辈齐白石有“作画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俗媚,不似则欺世”的意见。暂且抛开玄奥的哲理,从眼中所见的山水提炼出自己心目中的绘画形象并且于自己的心性结合再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实是异常艰难的。所以,我们就汪田明的画面而言,他是坚持自己心象意匠来立意构思的。我们似乎见到类似的真境实景,却也难以说出具体的地理方位,虽然说不出也不觉得过于突兀,这大概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难度之一。摆在读者面前的这些中国画,我们应当客观地承认这是基于传统画理的汪家心象。

    所有的绘画都是依赖于具体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画里画外的神采气韵。在撷取物象时,尽管有逼真的要求,但并不视为至高无上的铁律。人谓江山如画,画中江山实非触目所见的山山水水所能比拟的。雾中赏花,似花非花,虽欲纤毫毕现而不可得,然摇曳生姿,妙态横生,尤有引而不发的余韵。国画,尤其是可以归入山水范畴的创作,格外讲究画家的气度。艺术品的气度当然不是唯一的,所以历代艺术家才格外推崇司空表圣的二十四诗品,而我个人的偏好是静穆与雍容。我看汪田明的画,对他画面上的静穆流衍的气息很是认同。国画,究其本质来说,其实又不是客观描绘对象,而是表达自我心境。

    所以,历代赞许写意。写意可以施之于人物花卉,如梁楷、徐渭之伦,高阳酒徒与笔底明珠虽难于比拟于现实中的醉汉与葡萄,而赏心之人却逸兴遄飞,绝无跟着画家狂歌当哭的念想。这大概也是狂逸背后的静穆感征服了我们的审美,或者说是画面表象背后的人格魅力是我们为之心动。画家都知道,能够使画面透出一股气息是相当困难的,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是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寻求主观艺术内外的细微入妙的平衡,其结果就是流淌在画面的气息。从这一点来说,汪田明绘画的静穆是相当难的艺术品格。

    我们愿意把汪田明的绘画看做是“潇湘水墨”或者是“水墨潇湘”,以此区别于古代的潇湘八景或现今的水墨画。如果能够立足于这一点,那么,我们有可能建构更好的对话基础。应当承认,面对任何作品都会有人言人殊的评判,也难以做到十全十美或者是统一的评判结论,艺无止境,评无定论。

    我们要做的不是指出不足,这既不需要也不现实,因而我们所说的不足或许恰恰是画家本人的优长所在,即使强行指出也无助于我们自己的提高。如果我们能够发现汪田明绘画中值得赞许的优点,并为读者提供某些启示的话,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还应当说明,对汪田明画作的评判和分析只是评论者个人的私心所得,未得能真正切合画家本人的实际意志,然而评论者与读者同样都有主观评说的自由。所以一切的出发点在于绘画,愿读者再次细品他的绘画作品。

    (来源:株洲文艺公众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