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作业鲜活起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肖喜林 邹漪爽

    “双减”背景下,如何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有效提升,各学校结合实际,在做优作业上,下了一番工夫。通过对作业的设计、优化和创新,实现对学生减负提质,为学生成长赋能。

    学习三角函数时布置“创意图画”作业

    作业“减”什么?怎么“减”?作业布置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双减”背景下,我市各学校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有趣、有味、有效的学科作业。

    “老师,这是我的绘图!”“老师,你先看我的!”……在一片欢闹声中,荷塘区天鹅湖学校初中部的刘老师收齐了布置的“家庭作业”。近日,该校组织了一次心脏结构绘图比赛。学生们根据生物教材上的心脏解剖图,再依据自己的理解,绘画出独属于自己的作品。

    与以往枯燥乏味的生物作业相比,这一家庭作业特别又新奇,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生物的兴趣。以往眼中枯燥的生物课,也变得鲜活起来。

    “只有让学生不断地经历、体验、探索、感悟,才能更好地体会特色作业的趣味,感受学科内容的魅力。”学校负责人说。除生物学科外,还有语文阅读特色作业、英语思维导图绘制、历史手抄报等,学校各学科组在作业设计上实现减量而不减质,精心设计了高质量的特色作业,让学科作业更丰富、更多元、更具特色。

    同样在南雅实验学校初中部,学习三角函数内容时布置了“创意图画”作业,激发同学们在学习时的创造性思维,增加学习趣味性;文字书写类、背记类作业,学校则开展政治默写比赛、古诗词诵读比赛、英文歌曲比赛等,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真正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学生,关键在于作业形式和内容要应时而变,更有针对性。”学校负责人介绍,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学校还设置了实践课程与各种德育活动,包括“漫星杯”学生动漫作品展、爱心义卖、学雷锋系列活动、走进养老院“孝亲敬老”等,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自我,培养奉献精神。

    手绘“区域地理图”

    充分挖掘课程资料,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如何让作业变得有效又有趣?渌口区青龙湾中学地理老师李蓉,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布置了一份绘制“区域地理图”的作业,孩子们跟随书本从近到远,从东半球到西半球,“游览”世界各地。

    孩子们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结合所学知识,编辑整理、设计了一张张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区域地理图。“知识在于积累,学习在于兴趣。”李蓉认为,兴趣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兵马俑、曲辕犁、司南、筒车……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文物”不是在历史博物馆中看到的,而是历史老师贺桃香办公桌上的一角,她给孩子们布置的是“触摸温暖历史 感受千年传承”手工仿制历史文物作业。贺桃香鼓励同学们以传统或现代的方式,动手仿制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

    同学们在制作之前,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和图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使用陶泥、纸板、木材、彩泥或其他环保材料,采用捏制、绘画、剪纸、拼装等方法,制作铜器模型、农业工具、生活用具等各类作品。

    渌口区青龙湾中学负责人介绍,学校教师遵循学科特点以及规律,从封闭型作业走向开放型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不断释放学习的活力,并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