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返乡当农民 百亩农田瓜果香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袁亚林在田间工作。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翁杰)5月12日,52岁的袁亚林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招聘综合部主管1人,乡村振兴“驴友”若干名(拥有开拓性思维,拥有一技之长)……”他还配发了自己新购的农用拖拉机照片。这条启事虽然简短,背后却牵系着一个成功企业家返乡当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老板回乡

    耕“田”种“美”

    袁亚林是芦淞区白关镇玉泉村人,同时也是株洲天河文化创意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家文创公司在全省主要经营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等,成功打造了多个成功的文化创意设计作品。

    虽是一个生意人,但袁亚林爱好文学,爱好打羽毛球,他说自己骨子里有“文艺青年”的情节。每次在与生意圈中好友聚会时,他都会交流读书心得,展示一把自己的朗诵技巧。因此,在2017年,袁亚林还创办了株洲市吾道读书会,是读书会第一任会长。

    做文化产业多年,袁亚林需要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回老家小住几天。

    2020年的春节,株洲突遇疫情,袁亚林待在玉泉村哪也去不了。居家的日子里,他看着村上满目荒芜的土地,被深深触动了。“我热爱土地,热爱家乡,看着家乡大片土地无人耕种成为撂荒地倍感可惜!”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家人商量后,袁亚林决定回乡立足土地创业,为乡亲们致富尽一份力。

    做现代农业带头人

    早年间,袁亚林到过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注重品质安全和精细化管理的现代农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通过前期考察,他成立了株洲映日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鼓作气流转了玉泉村150亩土地,种植绿色蔬果。

    半年时间,袁亚林投入近三百万,在玉泉村建成省级标准连栋大棚1栋、8米温室大棚10多亩。改造整理近100亩小块农田成为标准农田。还购置拖拉机、挖机、旋耕机、自卸车、农用三轮车等机械农用设备。

    5月12日,记者走进映日红农业基地,看到和普通大棚里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株株水果黄瓜幼苗不是长在土壤里,而是长在一个白色的种植带里。幼苗的根系通过滴灌系统得到培育。

    “黄瓜幼苗所需要的养分全部来自营养袋。”袁亚林向记者介绍,采用这种方式种植的水果黄瓜,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具有生长快、品质优的特点。

    记者在现场逛了一圈发现,除了黄瓜外,在袁亚林的基地里,还育有哈密瓜,丝瓜、西瓜、辣椒……大棚内各种不同的蔬果长势喜人,栽培模式令人啧啧称赞,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现代化蔬菜工厂”。

    借力生“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返乡创业不易,幸好有政府给我们“撑腰”。袁亚林告诉记者,农业前期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这些客观因素是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但在芦淞区委、区政府帮助下,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

    以合作社为引领,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发展四季水果种植,经过8年的发展培育,玉泉村已有各类瓜果合作社12家,全村特色种植面积达430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此,袁亚林想将村里12家农业合作社“单打独斗”的传统经营模式打破,以一个大集体的形式,让这些合作社统一宣传、统一购销,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谈及未来,袁亚林信心满满,他计划将玉泉村打造成一个集采摘、餐饮、娱乐、观光、生态养殖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正当时,有好的政策,在家乡一样有大发展,希望更多人能回来建设家乡,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