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社区发现清两广总督袁树勋父母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由于无人管理,墓地风化破损严重。 记者/温琳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温琳)日前,有市民反映,在天元区群丰镇石塘社区的五云峰下,发现了清末两广总督袁树勋父母的墓地,距今已有100多年了。该墓由于无人管理,已变得残破不堪,希望文物部门能够介入保护。

    因为儿子的功劳,墓主夫妇被清朝追封

    5月19日上午,记者沿着湘江,一路驱车向南,来到丘陵山间里的石塘社区,几百米外便是湘潭县。石塘社区有一座不高的山,名为五云峰,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市民发现的袁树勋父母墓,就在五云峰下的山窝子里。

    在社区主任袁克的带领下,记者沿着石板路,来到五云峰下的墓地。该墓依山而建,占地40多平方米,墓冢在中,墓围几乎包围了墓冢,内围则雕有12块方正浮雕,雕的是十二生肖,外围则是左鹿右鹤,工艺十分精美。

    墓碑上铭刻“清封光禄大夫袁公向亭之墓”等字样。袁克介绍,这是袁向亭和他妻子李太君的合葬墓。袁向亭是石塘袁氏第十三代传人,在当地只是普通农人,但他有个显赫的儿子,那便是清末官至两广总督的袁树勋。因为儿子的功劳,袁向亭被清朝追封了光禄大夫,妻子李太君也被封一品夫人。

    水泥从海外购买,江浙匠人来此修建

    袁克介绍,其实这是一座迁移的墓,是民国四年(即1915年)修建的,当时寓居在上海的袁树勋,专门请风水先生精心挑选了墓址。站在远处看五云峰,像一座卧着的狮子,而墓地就在狮口位置。

    “这是石塘最早用水泥建造的墓。”袁克说,当时国内水泥少,袁树勋特意遣人去海外购买,在湘潭易俗河的铁牛码头上的岸,然后请人推车运到石塘。由于那时本地工匠不会用水泥,工艺也没那么精湛,袁树勋专门从江浙一带请匠人来此修墓。

    “墓地原本的规模要比现在大得多。”袁克介绍,据以前村里的老人说,这墓断断续续修了十多年,直到民国四年(1915年)才建好,墓地周围围有麻石石栏,原来的入口还设有落轿坪,一旁建有凉亭,然后走几十级水泥台阶,方能到达墓地。

    后来,由于墓地无人管理,渐渐长满了杂草,墓地的设施也风化破损严重。1958年,当地大修水利设施,墓地的麻石石栏被拆除用于修建塘坝。没有了石栏的墓,引来了盗墓贼,在墓围侧边,盗洞清晰可见。

    市文旅广体局将派人现场查看

    在墓地现场,记者看到,整个墓地落叶堆叠,杂草丛生,水泥风化破损严重,部分地方甚至露出了钢筋,墓围上的浮雕已模糊。“希望文物部门能够介入,保护并且修缮墓地。”袁克说。

    记者当即致电市文旅广体局文物保护科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会派人到现场查看情况,至于墓该怎么保护、能否成为文物保护单位,要现场查看情况后才能下判断。

    袁树勋简介

    袁树勋,字海观,号抑戒老人,出生在现天元区群丰镇石塘社区,成年后投身湘军,参与征讨捻军,因功累保至江苏高淳县令、铜山知县,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历任上海县令、上海道台、山东巡抚、两广总督等重要职务,曾处理了影响全国的大闹会审公堂案和《苏报》案。后呼吁开国会、消祸萌,不为清政府所采纳,辞职定居上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