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军收获了进入乌克兰展开军事行动以来最大的战果——乌军投降并撤离当地最后一个据点亚速钢铁厂。乌方投降人员的命运将如何?
处理方式众说纷纭
《纽约时报》援引乌当局的说法,认为从钢铁厂撤离的乌军人将被作为战俘交换。乌副防长马利亚尔也称,乌人员将通过扣押人员交换程序,返回乌方控制区。
然而,俄调查委员会表示,俄方将盘问这些军人,以调查他们是否涉及针对平民的罪行,可能以战争罪名指控他们。
俄国家杜马发言人表示,从钢铁厂撤离的“亚速营”武装人员不应被用来交换俄战俘,俄方必须尽一切努力确保这些人作为战犯接受审判。参加与基辅和谈的俄议员斯卢茨基更指出,应考虑对“亚速营”人员处以死刑。
不过,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指出,钢铁厂投降的乌武装人员将“按照国际标准”,受到“人道待遇”。佩斯科夫强调,俄总统普京曾亲自作出这样的保证。
避谈“大鱼”,新的“秘密”
在乌守军开始撤离之际,俄乌都闭口不谈其中是否有所谓“重要人物”。此前有关西方“大鱼”的传言不断,涉及对象包括“受美国总统拜登小儿子基金会资助的乌生物实验室负责人”、退役加拿大中将卡迪厄,北约陆军司令部司令罗杰·克劳蒂埃中将,筹备袭击顿巴斯的西方情报机关人员,50多名北约高阶指挥官,英、美等西方多国前将士。但种种说法,不是未获证实,就是已被辟谣。
近日,被记者问及“大鱼”一事时,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回复称:“我不能评论这些媒体的报道与真相的契合度,我认为这完全属于处理此事的我国军人的特权。”
不过,有一件新的事被曝光了。俄对外情报局新闻处5月17日披露,在美国情报部门策划下,4月,约60名国际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成员从监狱获释,被送到美军位于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三国交界处附近的坦夫军事基地受训,并被投送到乌克兰。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