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
一个时代或一段特殊的岁月,会形成一个独有的人文氛围,此中包括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事件,因而在语言学上会产生一些新词语。正如当下的网络时代,便有许多网络语言的诞生。
对联作为一种年深月久的文学形式,也会与时俱进,吸纳一些新词语,不断增强其活力,“旧瓶新酒”,生发思想与艺术的感染力。
抗日战争,全国军民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直至日本侵略者俯首投降。许多历史事件的记录,无数英雄人物的歌赞,进入了各种文学形式的作品,对联自然也不例外。1939年,延安新市场开业,革命领袖毛泽东感于市场人来人往,是宣传、动员全民抗战的重要场所,乃为之撰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由权。”上、下联密集地采用当时流行的新词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运用“重言叠字”的结构法,具有强烈的宣传效果。
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山西人,为抗议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媚日反共政策,曾于中山陵剖腹自杀;抢救重生后,彻底摆脱国民党政府,走上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抗日反蒋的光明之路。1947年因病辞世,毛泽东派专人赴山西临县送花圈与挽联。联云:“为民族翻身,为阶级解放,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王仁清《民国人物联语》)“民族翻身”、“ 阶级解放”,皆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常用词语。
资深革命家吴玉章,悼念党的优秀领导者任弼时所写挽联为:“帝国主义尚未灭亡,雄心犹有遗恨;和平阵营已趋巩固,众志必可成城。”从新词语上,可看出时代背景为新中国之初。
1966年至1976年,是一个特殊年代,“四人帮”横行,广大的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一些著名的学者、作家、艺术家、科学家被迫害致死。1976年10月,“四人帮”覆灭,拨乱反正,为死者平反昭雪,迎来改革开放的曙光。
1966年,著名报人、学者邓拓被迫害致死,1980年在北京为他召开的追悼会上,友人纷纷悬挂挽联。著名历史学家傅衣凌之挽联云:“千古伤心三字狱;万家切齿四人帮。”以“三字狱”(即“莫须有”)之古词语对仗“四人帮”之新词语,极为妥切。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建设成了重中之重,迎“四化”,奔“小康”,群情激动。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题1984年春联》为:“喜满九州,大庆欣逢卅五载;人迎四化,小康定看二千年。”这年为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而公元2000年,将努力建成小康社会。公历1984年为农历的鼠年,著名诗人邵燕祥的《题鼠年春联》,写得极有意思:“未有吉言托老鼠;不将套话贺新春。”针对当时宣传舆论“套话”多,于以针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