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乌波尔之战难以成为俄乌冲突的转折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经过近80天的战斗,被围困在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内的“亚速营”武装人员和乌克兰军人开始陆续放下武器走出掩体。俄罗斯国防部表示说,从5月16日至今,投降的总人数已达到959人,其中伤员80人,他们将被送到亲俄的顿涅茨克地区新亚速斯科接受治疗。乌军总参谋部也发表声明说,马里乌波尔的驻军已经完成战斗任务,最高军事司令部命令驻扎在亚速钢铁厂的部队指挥官拯救人员的生命。至此,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持续最长的战役——马里乌波尔之战以俄军的胜利告终。

    《华盛顿邮报》说,失去马里乌波尔对基辅来说是一个重大挫折,它使俄罗斯能够在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东部地区之间建立起重要的“陆桥”。这是西方认为俄罗斯在乌“特别军事行动”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过报道同时说,西方国家官员认为,除了马里乌波尔,俄罗斯将大量资源集中在乌克兰东部已有数周,但未能取得重大进展。

    “如果这就是马里乌波尔围城战的结束,那不是许多人所期望的。”BBC称。报道还引述一名乌克兰军官的话称,这是一种解脱,但不是结束。

    亚速钢铁厂的战役备受关注,部分原因还在于之前有报道称,其中藏着“大鱼”——西方的军事指挥官,不过俄乌双方17日均未提及这一点。俄罗斯《欧亚日报》网站17日称,泽连斯基被迫同意俄方提出的将伤员从亚速钢铁厂转移到顿涅茨克的计划,而不是转移到基辅控制区或土耳其。《真理报》引述俄政治学家巴希罗夫的分析说,这一事件会对乌军和泽连斯基本人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投降的武装分子只是一次试验,其他人未来会继续撤离。预计共有约2000名民族主义分子将浮出水面。

    虽然俄罗斯军队在南线取得重大胜利,但乌军方面同时也在北线得手。乌克兰军方声称乌军在对俄反攻中取得“重大胜利”,俄军正从乌克兰东北部的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撤军。俄军撤退是基于现实作出的战略调整还是在乌军的反攻之下被迫撤退还有待判断。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在东线的北部重挫俄军,但同时俄国在东线的南部击败了德国盟友奥匈帝国的军队,双方各有斩获,形成了短期平衡和僵局。如今俄军在南线取胜,乌军在北线得手,马里乌波尔之战难以成为俄乌冲突的转折点,战场的僵局估计仍将持续。考虑到马里乌波尔不少俄军将可以机动投入战场,未来俄军主攻方向或许会改为南线。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