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和责任是护理的生命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神经内科护理团队。通讯员 供图

    在株洲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人数常年居医院首位。走进科室,看到的却是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的景象。这其中有何诀窍?近日,记者走进该科室,一探究竟。

    日常护理

    神经内科的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身体协调控制能力的减弱,比如脑出血、脑梗塞、老年痴呆等,护理工作量之大、责任之重可想而知。

    “谢谢你们,我父亲好多了!你们真的辛苦了!”王叔叔出院时,儿子对医护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犹记得酒精性脑病患者王叔叔刚入住科室时,脾气狂躁、沟通困难,甚至有自伤、他伤的行为。今年60岁的他已经有40年的饮酒史,不仅出现精神异常,还得了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复杂的病情,给了神经内科护理团队不小的考验与压力。

    护士长黎娜表示:“对待这类病人,要像带小孩一样,哄为上策。”每天,黎娜都会去找王叔叔聊天,因为王叔叔的精神状态时好时坏,黎娜笑称自己常常是在“尬聊”。但在黎娜的坚持下,王叔叔对医护的戒备心放下来了,愿意积极地配合治疗,对酒精的依赖也有所减轻。进院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不喝酒我就活不了!”也闭口不提了。

    既护身,也护心。神经内科护理团队在全面推行优质护理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抚慰,让病患在脆弱无助的时候感受到关怀和爱,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科室还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参与红色健康驿站(铁西社区)上门访视,开展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

    做医生的“手”和“眼”

    专科护理

    近年来,神经内科作为株洲市人民医院重点学科,积极开展脑梗死早期溶栓的介入诊疗工作。同时,科室还引进整套眩晕治疗仪,成立了株洲市首家眩晕中心。

    随着科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护理团队的专业技术也稳步提升。病房里、介入手术室的铅衣下,眩晕诊疗系统前,都能看到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身影。医生亲切地把他们比喻成自己的“手”和“眼”。

    前不久,护士长黎娜和护士周晓兰协助医生开展了两台动脉瘤栓塞介入手术,从下午5点到半夜2点,她们穿着近40斤重的铅衣,全程跟台处理突发状况。9个小时的连续手术,让所有人筋疲力竭。

    同样是“铅衣玫瑰”的刘姣娣是位一心系着病人的发明达人。为了固定术中病人的头部,她发明了导管室头部固定带,为了避免患者术后出血,她又设计了术后压迫固定器。“热心、聪明”是同事对她的评价。4月27日,经过23个日夜的艰苦鏖战,刘姣娣完成了援吉任务,凯旋归来。

    与介入手术室一样高精尖的治疗场所,当属医院去年创建的眩晕中心。宾蕾作为该中心的专科护士,负责操作精密仪器,在报告和数据中找出病灶,为医生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近日,90岁的陈娭毑因眩晕病发作来到该中心,看到各种眩晕检测仪器,老人家紧张得直呼要回病房。见状,宾蕾俯下身来,轻声细语地跟她描述了治疗过程,极大程度舒缓了老人的紧张情绪。在宾蕾的鼓励下,陈娭毑勇敢地坐上治疗仪。经过大约20分钟的治疗,陈娭毑的眩晕症状就消失了。离开时,陈娭毑发出感叹:“当了一次‘宇航员’就能把病治好,太神奇了,谢谢小宾的照顾!”

    医学上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以医院为家的日子对神经内科护理团队来说已是习以为常,但他们从不抱怨,从不懈怠,用贴心的护理服务,乐观的心理抚慰以及待患者如亲人的初心,换回了百千患者的好口碑。

    (文/宋芋璇 通讯员/陈志梧)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