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学做饭纳入中小学课程 劳动教育该如何开展?听他们怎么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荷塘区天鹅湖学校正在上劳动教育课。 记者/谭筱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标准》)。将煮饭、种菜、做手工、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其中。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

    “双减”后,劳动教育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今,我市各中小学生的劳动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常规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拓展到农田种植、饲养小动物、结合种植养殖的科学探索等沉浸式劳动体验,让孩子们在亲历中体会劳动的美好,实打实增长劳动技能。

    给劳动教育做“加法”

    “累并快乐着,在种植园学到了新技能。”五一劳动节前,株洲六〇一中英文小学的孩子们各显身手,挥舞着铁锹、锄头、铲子,用水浇灌每一份播种的希望。孩子们开心不已,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该校充分利用“农校对接”的政策,设置了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在学校开辟“耕读四季种植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把农技师请进校园,和劳动课教师共同上好劳动课,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中了解植物的生长知识。

    前不久,在荷塘区天鹅湖学校,一大批种植社团的小学生,化身为小农夫投入到校园种植活动中来。该课程是学校“自主劳动系列”之一。从播种到收获,孩子们都亲身参与,呈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热闹景象,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样,教育劳动课程新标准一出,八达小学的师生们就在为全校首届厨艺大赛做准备。美味凉菜、西红柿炒鸡蛋、炒土豆丝……该校由各年级定制一道菜品,通过劳动课程学习菜品的制作过程,再进行全校厨艺大比拼。

    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

    记者从《标准》中看到,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

    此标准一出,一度成为家长关注的热点。家长认为,技能受益终身很有意义,但也有家长担忧,“自己都不会做饭,谁来教。”

    “像烹饪、收纳这些都是很好的生活技能,我觉得要大力推崇。”家住天元区的邓巧告诉记者,她的两个孩子在市二中附小读书,平时回到家基本不让他们做家务。在邓巧看来,这也是一种“回归”。“我们读小学时的劳动课,就学习了腌咸鸭蛋,这也成了我从小到大掌握的必备技能。”

    家长王奕则认为,让孩子了解耕种、饲养家禽,不仅仅是学技能,同时是在培养孩子们持之以恒的耐心。

    是否又是一项“打卡作业”?与此同时,也有家长表示担忧。

    “浮于表面的劳动教育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学校还需进一步细化教学方案。”少部分家长认为,虽然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好的,但谁来教,怎么教?

    劳动教育更需要家校社共同参与

    “发挥劳动育人功能,才能获得真正的劳动技能,让劳动光荣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广大学生争做崇尚勤劳、全面发展的快乐劳动者。”不少中小学校负责人表示,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综合必修课程,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多方配合。

    长郡云龙实验学校(云田校区)校长郑琳深有体会,该校早已建立科学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一方面加强校内劳动实践与管理,让学生们在分工合作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另一方面,探索各年龄段的劳动实践作业的设计,纳入到学生发展评价中。

    “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感知生活,感知世界。”六〇一中英文小学校长易文胜表示,劳动教育新标准一出,学校将不断深化劳动教育理念,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具有本校特色劳动课堂和课程。

    “要防止劳动课被‘架空’,需要教育部门有完整的‘监督’机制,同时,也要改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劳动技能。”湖南工大教育心理学副教授陈鹏认为,家庭劳动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学校的劳动课上得扎实,不虚浮,家长积极配合,积极提供孩子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劳动教育在成长的“土壤”里扎根萌芽、开花结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