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饮食应做到十个“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食物宜杂。人体需要从不同食物中获取营养,建议老年人每日选择谷薯类、蔬果类、鱼肉蛋类、奶豆类及油脂类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粗细、色泽、口味、干稀搭配。

    二、质量宜高。以补充蛋白质为例,常见的牛奶、鸡蛋、豆腐、肉类等都能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肉类选择上,建议多吃鱼、虾。

    三、蔬果宜鲜。颜色鲜艳的蔬果往往含抗氧化物质较多,能调节免疫力、预防慢性病。紫色的蔬菜富含花青素,如茄子;绿色的蔬菜富含叶绿素、叶黄素,如菠菜。

    四、饮水宜勤。老年人对口渴的敏感度下降,因此要养成自觉喝水的习惯。每日饮食要适量搭配稀粥、汤、豆浆、牛奶等。另外,单独补充900至1200毫升水。

    五、数量宜少。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建议61至70岁的老年人总能量摄入较青壮年降低20%,71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总能量摄入降低30%。

    六、饭菜宜精致。老年人的饮食制作要更精致,注重色、香、味、形调配。

    七、质地宜软。由于老年人的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减少,会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所以老年人的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宜,应采用蒸、煮、炖、烩、炒等烹调方法。

    八、饮食宜热。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因此,温热的饮食最适合上年纪的人。

    九、吃饭速度宜缓。细嚼慢咽有利于保证食物的粉碎效果和胃部健康,同时也有利于消化吸收。

    十、口味宜淡。年纪大了,不免出现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升高,需要控油;老年人的糖耐量会下降,需要减糖;老年人要避免高血压的出现,需要减盐。此外,还要避免吃腌制食品、罐头、快餐、各种熟食等。

    (本报综合)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7.3岁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司司长毛群安在发布会上介绍,通过开展广泛的健康科普活动,健康的理念和基本的技能日益深入人心,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了23.15%,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人均健康状况大幅改善。目前,全国地级以上国家卫生城市占比超过60%。

    (摘编自《成都商报》)

    经常“小鹿乱撞”是心病

    “医生,我好多年前就开始出现心慌、心悸,就像小鹿乱撞,不发作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样,但发作的时候好难受,做了好多次心电图检查都说正常。我究竟得的是什么病?”其实,这样的症状在临床不少见,最大的可能就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电信号异常引起的一类快速而规则的心律失常,发作呈突然发生、突然终止特征,来得快,去得也快。发作时往往感觉心跳非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异常难受。

    一般的室上速发作并不致命,仅仅表现为心慌、心悸,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但当心动过速频率超过200次/分钟,可引起心脑器官供血不足、血压下降、晕厥,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症状轻微,可自行终止。急性发作时,如果心率过快、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长,应及时就医。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微创的根治性方法。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