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玉泉村村民袁丙义在打理果园。记者/杨凌凌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时节。4月6日下午,在芦淞区白关镇玉泉村,村民袁丙义在自家果园里修剪桑葚枝叶。今年是他成为果农的第6个年头,从一开始试着种点柑橘一年收入几千元,到现在扩种了无花果、桑葚、阳光玫瑰葡萄、黄金贡柚,袁丙义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而如今的玉泉村,不管是房前屋后,还是河边山脚,到处都是成片的果树林。
果农与企业合作,推出新产品桑葚豆腐
玉泉村位于芦淞区白关镇东南部,从河西枫溪大桥入口出发,经南环线、千亿大道等主路,驱车20分钟就可到村部,交通便利。
“我的桑葚不打农药,都是自然成熟,再过一阵子,还能吃到桑葚豆腐……”说起这些,袁丙义兴奋又自豪。
袁丙义说的桑葚豆腐,是他今年准备和芦淞区豆制品加工龙头企业“苗妹子”合作的一款新产品。
桑葚豆腐由桑葚果与黄豆混合制成,兼具豆制品的醇香风味和桑葚的浓郁果香,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销售前景。“我们可能是最早一批尝试制作这种豆腐的。”袁丙义说。
袁丙义当果农已有6年,一开始试着种点柑橘,一年收入几千元,到后来靠种其他水果赚了点钱,他又通过在村里流转土地,陆续种起了桑葚、阳光玫瑰葡萄等水果,种植面积扩大到40亩,一年的经济效益最高能有十几万元。
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发展四季水果种植
实际上,袁丙义种果树背后的成功实践,正是玉泉村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之一。
打造“水果之村”,玉泉村不单单只有桑葚。记者获悉,在这里,春季唱主角的是桑葚,到了夏天就是火龙果。“村里种植的火龙果不仅果实大、皮薄肉厚,而且味甜多汁,采摘期也特别长。”九、十月份是无花果和阳光玫瑰葡萄,到了冬季,就有“红美人”柑橘和黄金贡柚。
围绕水果产业发展势头,在村支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玉泉村充分利用抖音、云端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和销售,吸引更多游客进村采摘、游玩、购买,围绕特色物产开展更多的创新,成为玉泉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思路。
一年四季都种植水果,村民的时间、闲置的土地都被利用起来,也使得玉泉村人腰包变鼓了,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如春光般明媚。
记者了解到,以合作社为引领,不断调优产业结构,发展四季水果种植,经过8年的发展培育,玉泉村已有各类瓜果合作社10多家,全村特色种植面积达430亩,年产值近五百万元。
借势悄然兴起的“采摘游”,力促农旅融合
“我们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四季水果,并借势悄然兴起的‘采摘游’,力促农旅融合,使农村有景可看、农业有事可干、农民有钱可赚。”玉泉村村支书易建辉介绍说。
具体而言,未来两年,玉泉村的水果种植面积规划扩大1000亩。以专业合作社为中心点,建成第一批采摘示范片区。成立玉泉四季水果协会。以无花果种植为龙头,树立无花果种植基地品牌;以葡萄、火龙果、柑橘等为基础,扩大经济价值,提升市场占有率,广开销路。
不仅如此,村里规划建成游客集散中心,以完善村部内部游客服务功能。打造村部前坪活动广场、村部后坪游乐公园及花海公园,以关口山河为中心线,建设第一条观光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