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 他是怎样成为养殖大户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只要天气好,郭日新就会把牛放出来吃草。 记者/杨如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如 通讯员/王思琦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株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养大户。35岁的郭日新,便是其中之一。

    2009年,他开着出租车在株洲城区满大街跑,一跑就是10年。现在,他回到天元区三门镇南江村的家里,和家人整天围着牛羊转,放羊、养牛、喂猪、割草、铲粪……郭日新成为村里最大的养殖户。

    从“的哥”到“牛倌”

    3月29日,记者在三门镇南江村看到,郭日新和母亲正在放牛和羊,90多头黑山羊和30多头黄牛在田野上悠闲地吃草。

    “这头小牛犊才出生几天,还不晓得吃草,只吃奶。”郭日新指着一条在母牛身边打滚的小牛说道。

    令他欢喜的是,当天,又有一条母牛产下牛犊,这也就意味着,养一两年,又有几万元的收入。

    郭日新是南江村人,过去,他在工地做过泥工,在玻璃厂当过工人,后来开了10年出租车,因为长久坐着,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他想回到农村,实现心中那个乡村振兴梦。

    “乡村大有作为,我要试一试。”郭日新的父亲曾是养猪大户,养过100多头猪。从小耳濡目染的郭日新,对养殖并不陌生,他决定从熟悉的地方着手。然而,初次试水的他,就栽了一个大跟头。

    根据南江村的地理条件,决定养牛。2018年,他前往山东,买回来10多头牛。不久后,他发现不对劲,长了几个月,牛怎么还是老样子?

    原来,这些牛根本长不大,并不适合养殖。因为缺乏经验,他听信牛贩子的建议,花了贵价钱买了“次”货,损失了几万元,“当时肠子都悔青了。”

    而现在,他已练就一双识牛的“火眼金睛”。只要一看到牛,根据其骨架,他就能判断牛能长到多少斤。牛羊偶尔有点小毛病,他自己会治,给母牛接生,杀牛宰羊,更不在话下。

    4年时间,成为村里最大的养殖户

    郭日新的猪栏里,养着50多头藏香猪,头头肥壮,长到160多斤,可出栏了。

    “每天都没有气歇,搞养殖很辛苦,需要有毅力,也有风险。”郭日新坦言,从当年买牛被骗,到现在常接到兽药贩子的推销电话,若没经验很容易被坑,也有担惊受怕的时候。有一回,一头母牛不见了,他发动村民寻找,原来它躲到隐蔽的地方生“宝宝”去了。

    从10头牛开始,逐年扩大规模。现在,郭日新养殖了90多头羊、30多头牛、50多头藏香猪,成了村里最大的养殖户。郭日新和父母、妻子,每天的工作就是“伺候”它们。逢年过节,会杀牛宰羊,牛和羊都是散养长大,从不喂饲料,品质好,附近的村民都来购买,销量不错,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元。

    谈及自己的养殖历程,郭日新说道:“奋斗过程虽然很累,但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我很充实。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民,我要不断奋斗,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南江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朝光说:“为推进乡村振兴,我们动员年轻人回乡创业,以‘种养大户’为带动,发展种养业,让百姓增收致富。”据悉,目前三门镇有种养大户180户,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