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人”杨宏的方寸之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杨宏爱读书、爱音乐,更爱集邮。图为他在观赏自己的邮集。(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赖杰琦

    虽然即将迈入古稀之年,但聊起自己热爱了一生的邮票,杨宏声若洪钟,神采奕奕。作为株洲地区首个在全国邮展上获奖的集邮爱好者,杨宏在株洲集邮圈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实现“零”突破

    1953年,杨宏出生于武汉,同年,父母带着尚在襁褓之中的他来到株洲。初中时,一位伯伯送给他几枚列宁邮票,还将邮票上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给杨宏听。这是杨宏第一次知道观赏邮票还可增长知识,第一次知道邮票是成套的,第一次知道如何收集邮票,也是第一次听到“集邮”这个名词。从此,他的心中种下了“集邮”的种子。

    杨宏的第一部邮集是《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过去,制作比较粗糙、稚嫩,但作为自己的邮集处女作,一直被他珍藏在书柜里。后来,杨宏又陆续制作了几个邮集,其中邮集《人口问题》让他崭露头角,获得株洲市第四届集邮展览二等奖,这部主题新颖、制作精细的邮集被湖南省集邮协会相中准备送全国邮展,推荐到中南地区初审,虽然最终未通过,却给了杨宏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此后,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组编邮集、角逐邮展、夺取奖牌、享受获奖的荣誉和快乐之路。

    严格算起来,杨宏的成名之作是《新中国普通邮资明信片1952-1970》,说起这部邮集,他感慨颇多:“那时,株洲没有邮集在国家级邮展上拿过奖牌,大家都觉得十分遗憾。”此后,他将自己的精力和财力都放在这部邮集上,经过几年努力,数易其稿,终于大功告成。在株洲市1999年第八届邮展上,这部邮集获得唯一一个一等奖,继而又在湖南省第九届邮展获得一等奖。经过再一次修改、调整、充实,一年后,《新中国普通邮资明信片1952-1970》在南京全国集邮展览中捧得银奖。“这是株洲集邮史上头一次在全国邮展中获得奖牌,在当时株洲集邮圈中引起了轰动。”杨宏说。

    妻子当掉嫁妆全力支持

    凡是爱好,大多都要花钱,而集邮,特别是要组集参展并获得好成绩,更是花费不菲。自从参加工作后,杨宏就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每月至少投入三分之一的工资放在集邮上。婚后,虽然夫妻二人都有工作,但开支也变大了,加上后来儿子的出生,日子过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便如此,为了编组邮集,杨宏省吃俭用,千方百计节省资金,只为充实邮品。

    一部邮集素材的珍罕度,直接关系到这部邮集的积分档次。有一次杨宏了解到某地有一枚“华东毛主席像加盖改值"明信片,该片加盖的字体整体向上移位,比较少见,但对方开出的两千多元的价格对他来说确实不是一笔小数目,要从生活费中拿出这笔钱是几乎没有可能。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相伴多年的妻子把自己陪嫁的金项链拿了出来:“你把这项链卖了,把你喜爱的东西买回来吧。”杨宏双手接过这条带有妻子体温的项链,半天说不出话来。时隔多年,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宏仍然声有哽咽:“当时那种感受,无法用言语说清楚,但妻子的这份情,我永远记在了心中。”

    “集邮光收集邮票不行,还要认真收集各种集邮资料,不断提高集邮知识。”杨宏说,他自己就曾有过一段至今仍后悔不已的往事。那是1970年,杨宏响应号召写了一份入伍申请书,但觉得还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于是我翻箱倒柜,在一个夹满邮票的本子里找到了一枚带有中国地图的邮票,用剪刀将中国地图剪下,端端正正地贴在申请书的上方正中的位置。”但杨宏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剪刀剪掉的竟是新中国的珍邮——“全国山河一片红”。此后,他特别重视收集集邮资料,把集邮资料作为一个重点来收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