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冒充“公检法”实施电诈 这3起典型案例值得一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谭湘桂)反诈宣传日日呼喊,被骗案例时时刷新……3月28日,鉴于近期茶陵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茶陵县公安局发布防骗提醒,并公布3起电诈典型案例。

    这些诈骗嫌疑人,以“公检法”人员身份与受害人联系,能够准确地说出被骗人的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等基本信息,并提供虚假的“通缉令”“逮捕令”“判决书”等,让被骗人产生心理恐惧。随后,要求受害人把名下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核查账户”,实施诈骗。

    1

    网上“通缉令”,“钓”走她卡里的钱

    3月7日,湖口镇陈女士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长沙公安机关民警,告知她名下的银行卡涉嫌贪污犯罪,要求她添加“张警官”的微信,以便查清楚银行卡里的资金是否涉嫌犯罪。陈女士根据对方提供的微信号,添加“张警官”为微信好友。

    “张警官”在微信里发送一个链接给陈女士。陈女士点开链接,发现上面显示“最高人民检察院”网页。她在“张警官”的提示下输入案件查询号码,上面出现一张“全国通缉令公告”,上面写有陈女士的身份信息、联系电话,以及犯罪行为。陈女士看后彻底慌了,便信以为真。

    陈女士将名下所有银行卡号提供给“张警官”,并按照“张警官”的要求把所有资金转入一个验证账户,以便查验核对。转账后,“张警官”称大部分金额核对清楚,还需要将剩下的金额再次核实。陈女士再次联系“张警官”,却发现已联系不上,此时才意识到上当受骗。

    案例

    2

    会议App可转账,卷走银行卡里的钱

    3月10日,云阳街道刘女士接到一个外地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市公检法联合办案中心的“王警官”,告知刘女士的身份信息已泄露,并说出刘女士的相关信息。

    刘女士信以为真,按照“王警官”的要求下载一个会议App。随后,对方要求刘女士向该会议App提供一张银行卡,以便将资金转入“全国涉案核查账户”来核实刘女士的账户是否存在洗黑钱。就这样,刘女士把名下银行卡的资金都转了进去,事后再联系“王警官”,发现已经联系不上,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案例

    3

    不想被拘留就扫脸,扫走微信里的钱

    3月23日,下东街道学生谭某(15岁)用奶奶的手机刷抖音时点进一个网站,该网站聊天窗口的人冒充广东公安人员称,要将谭某全家拘留,如果不想被拘留,就需要通过扫脸的方式解决。

    谭某信以为真,让奶奶进行扫脸。奶奶以为是学校老师在安排作业之类的,也就没有仔细询问原因。扫脸的次日,奶奶发现微信钱包里的钱没有了,造成被骗。

    茶陵警方提醒市民,对网络电信诈骗要上心,任何涉及资金的事情都要多做核实。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实名注册,不给电诈嫌疑人以可乘之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