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彧
3月1日到19日,我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感染者超过3万例,波及28个省份,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严从实是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的必备条件。本轮疫情以来,一些地方疫情呈现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的特点。这种情况下,相关地区防控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和“全面”。一是“及时”,要赶在病毒传播出去以前,把它截住。二是“全面”,整个传播链上,所有可能感染的人都要找出来,避免有遗漏。
经验表明,在确定范围内开展全员检测时,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定要快;筛查一定要全面,不能筛查一部分漏一部分,否则难免形成新的传播链。近期,一些疫情较重地区已取得明显的阶段性防控成效,再次表明从严从实是防控工作的生命线,是精准防控不变形不走样的基本保障。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以来,各地坚持以精准防控持续巩固防控成果。不断对比各地疫情处置的方式和成效,有助于进一步厘清精准防控的内涵,不断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近期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以时间换空间,以最快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应是精准防控的题中之义。
疫情处置过程中,风险区域的划分、核酸检测的范围并非越小越好,必要时应果断扩大监测覆盖面,疫情防控适时扩大空间可以争取时间,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如果一味狭隘理解精准防控,得了空间丢了时间,一旦错过宝贵的时间窗口,就可能陷入“人地皆失”的险境。
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应具有清醒的认识。疫情较重地区要提级管控、尽锐出战,尽快解决检测能力不够、隔离房间不足等堵点问题,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以彻底阻断疫情社区传播。
精准防控必须守好“防得住”底线,通过科学精准防控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通过科学精准防控更早、更快、更严、更细落实现行各项疫情应对措施,尽快有效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
(本栏目欢迎投稿,已发稿的作者请联系本报编辑部领取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