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蒿子孕育的“小产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黄博将做好的蒿子粑粑送往包装间。 记者/邹怡敏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刘旺

    每到春天,乡间的蒿子肆意生长,微风拂过,散发着阵阵清香。把新鲜的蒿子做成蒿子粑粑,是株洲人享受春天的“仪式感”,蒿子粑粑外焦里软、油而不腻的口感,是萦绕心头的美味记忆,也是在外游子的思乡寄托。在渌口,有个小伙子把这口“家乡味”做成了小产业,不仅在本土小有名气,还通过网络平台将蒿子粑粑卖到全国各地,带动了周边乡亲增收。

    放弃“百道菜”,钟情“蒿子粑粑”

    3月14日下午,记者走进渌口区松西子社区茶元组的湖南博秧品自然食品加工厂,工人正在忙碌,有人用流水漂洗蒿子,有人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石磨……来到制作间,只见3台大型煎饼机同时工作,一开盖,香味扑面而来,蒿子粑粑的一面已经煎好,泛着油光,工人们拿着锅铲快速地一个个翻面。

    工厂负责人黄博笑眯眯地介绍,2月至4月是销售旺季,清明前后更是旺季中的旺季,工厂加班加点赶订单。

    1987年出生的黄博,却有17年“厨龄”,和朋友合伙开过餐饮店,收入也算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自己的事业好像到了‘天花板’。”创业的想法在黄博脑海里越来越强烈,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发现,只要是湘菜馆,蒿子粑粑几乎是餐桌必备,但采用正宗本地做法的却不多,市场需求量大。

    这是个机会!黄博找到了事业发展新方向,2018年,他将家里二层小楼改造成加工坊,“上百道菜都做过了,难道还做不好一个蒿子粑粑?”黄博信心十足,他带着成品去“扫街”,一个一个门店推销,送给对方品尝。有时,他一天跑了30家门店,却没一家要货的,就找朋友“吐槽”寻求安慰,“细节决定成败。”朋友一针见血地指出。

    饭店上菜快,一次要下锅五六十个,而黄博做的蒿子粑粑容易粘连,不易分离。黄博听取建议,多次尝试改进配方,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渐渐的,黄博的蒿子粑粑做出了名气,不仅为株洲本土知名饭店供货,也卖到长沙。

    随着业务的扩大,原材料需求量也增加了,附近许多老人把采摘的新鲜蒿子送过来,有的甚至是从朱亭过来的,工厂一天至少要收1000公斤。

    “我的目标是蒿子粑粑打入全国各地湘菜馆”

    蒿子粑粑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十分讲究。

    “就从选蒿子来说吧,太老太嫩都不行,老了纤维感过重,太嫩了香味不够,最适合的是颜色为深绿色,用手一掐就断的。”黄博介绍,蒿子收集后,先浸泡15分钟至30分钟,让泥沙自然沉底,再用水冲洗。洗净后,用开水煮,煮至变色后迅速捞出过凉水,这一步叫杀青,用来去除蒿子的涩味。

    蒿子存放也很重要。“杀青绞碎后的蒿子还有热量,不能立马放入冷冻室,必须等到完全凉下来,否则会发黄变质。”黄博在这个细节上吃过亏。

    全国许多地方都有吃蒿子粑粑的习惯,为了做出最佳口感,黄博买了50多种带有蒿子粑粑标签的产品试吃,研究其长处。黄博认为,要做本土传统的蒿子粑粑,采取炸或煎的方式制作,带有焦香。他反复研究蒿子、糯米、粘米的配置比例,“蒿草含量足才会香,但太多就难成型。”黄博说,这中间的平衡点,他足足研究了一年时间。

    记者在采访时,一位本土美食“抖音”博主上门来谈合作,“现在大概有几十个类似的美食博主、试吃博主找我拿货,他们通过直播带货把蒿子粑粑卖到了全国各地。”黄博介绍,他卖的蒿子粑粑是真空包装,顾客只要加热一下就能吃。他开设了抖音账号,现在抖音小店上的差评率为零,顾客复购率达30%。

    2021年,工厂实现销售额近200万元,也吸纳了10多位村民务工。“我的目标是蒿子粑粑打入全国各地的湘菜馆。”黄博笑着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