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时机,未来向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王芳

    人物介绍

    刘会洪,湖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房地产经济研究所所长。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房地产方面的专业论文40多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中心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1部,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省社科评审委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株洲市社科联课题等多个项目。

    2022年仲春时节,株洲晚报记者探访楼市动向,专访以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刘会洪,听刘教授聊房价、谈产业,为株洲房地产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2021年,楼市观望气氛很浓

    刘会洪以为,2021年,整个楼市观望气氛很浓,多个楼盘以价格促销来吸引客流,反而导致消费者更不敢轻易出手,这也使得市场信心走低。特别是下半年,全国楼市都处于一种低气压的状态。

    进入2021年年底,中央一系列房地产相关政策一经发布,刘会洪觉得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策并没有太多新意,依旧是以鼓励刚需为主,长租房和保障性住房仍是市场主要诉求,“购租并举”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主风向。与此同时,中央在对待地方政府对于楼市的态度应该是释放了些许救市的信号。

    “我说的救市信号并没有在政策的明面上提出来,但对于许多城市在楼市上的‘小动作’并没有言令禁止,这应该就是属于默许的态度。比如去年南昌、沈阳、哈尔滨放开限购,中央马上就下令禁止,而今年3月1号,郑州开启救市,其中一条是放宽限购:老年人投靠在郑州的子女及近亲属,可增购一套住房。我理解这就是一种政策的放宽。”

    刘会洪解释,中央在政策文件是还是保持着原有的态度,但地方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助力市场复苏。

    应关注楼市的安全系数

    一直以来,刘会洪和他的房地产经济研究所都有对株洲楼市进行深度关注。每年,他都会对株洲楼市当年的数据进行梳理。

    “从我们的分析数据来看,株洲楼市的安全系数在逐年下降,从最初2016年的90多的安全系数降到了2020年的70,但整体还是处于安全区间。”刘会洪如是描述。

    根据数据分析,2016-2020年,株洲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指数均大于60,说明市场风险仍处于安全区间。但K值越来越小,趋向于60,也说明楼市安全系数逐年降低,风险程度呈现加大的趋势。

    从株洲楼市的走势来看,2012年-2015年为调整萧条期,2016年开始随着全国楼市复苏,以及大规模棚户区改造而产生的大量新增住房需求而复苏。2017年至2018年,楼市快速繁荣,供给也在逐步扩大。2019年后,在需求层面,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已经结束,以及货币化安置比例大幅度下降,使得棚改释放的需求快速萎缩;另一方面,楼市供给却在快速增加,使得住房供过于求的状况不断加重,楼市开始进入漫长的调整期,房价缓慢下降,住房去化周期不断提高。

    科学分析数据,对市场的建议

    常年对株洲楼市的关注,在数据分析的同时,刘会洪也会对市场提出自己的观点。根据已接近危险区间的安全系数,刘会洪分析认为,可从监管、拿地门槛及抓住融城机遇三个层面来为株洲楼市助力,以提振信心。

    ●严格管理与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资金的使用与流向。

    虽然房地产管理部门已经建立了预售资金的监管制度,但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如一些开发企业可能并没有将全部预售资金打入被监管的账户上,同时对预售资金的使用流向也没有做到严格监管。这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大监管的力度,对违规的开发企业加大处罚力度,让其不能违,不敢违。

    ●提高拿地及开发的门槛,使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无法开发。

    在土地拍卖时,可对房地产企业进行验资,要求其在一定规模以上;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要求在50%以上。对出现过非不可抗力因素延期交房,或建筑质量出现较大问题的开发企业,可提高其获得预售许可证的标准,如在主体建筑封顶后才可预售。对信用与资质评级在B及以下的开发企业,应实施较高的预售许可证发放标准。

    ●抓住城市群发展机遇,推动长株潭都市圈更深层次融合。

    当前区域层面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的发展将带动更大区域范围的发展,也将是包括人口在内的各种要素集聚的中心。随着2021年中央层面 “长株潭都市圈”概念的提出,长株潭一体化的步伐有了明显的加快。因而,作为三四线城市的株洲,应该积极抓住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战略,在发展方向、产业布局、交通规划、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与长沙、湘潭对接,更深层次地推进长株潭三市的融合,依托长株潭都市圈吸引更多人口、资金、产业流入,不断提高株洲楼市发展的天花板,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2022年,楼市将继续面临洗牌,部分房企可考虑转型

    “株洲这几年发展一直在稳步前行,但与同类城市相比,我们的进度却是较缓的。以江西的赣州、吉安为例,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它们从珠三角引进很多的新能源与电子信息类的大产业,包括华为、格力、合力泰等知名企业进驻。”

    “我们先要理顺这么一个逻辑,产业薄弱就会导致城市对于人口的吸引力也会薄弱,没有人口,楼市发展的天花板就会被迫降低。一直以来,株洲楼市的开发量和竣工量都不错,在省内也是仅次于长沙。但如果人口没有进来的话,仅靠现有市场的刚需,是很难支撑市场的后续发展。在楼市的上升期,市场会吸引很多投资者,但楼市下行,投资者纷纷退场,仅靠刚需,对市场的刺激有限。开发企业在预知风险的同时,更应在产品、服务上下功夫,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

    2月14日,我市举行了2022年第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项目达147个,总投资458.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6.6亿元,10个县市区同步举行。开工项目中,产业发展类项目102个。业内称,产业类项目的大范围开工,将是拉动株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提振整个房产市场的信心也是一大助力。

    刘会洪指出,相比岳阳、常德,株洲这几年房价不算高,这对老百姓而言是个好事,不用面对高房价。目前,房价处于低位,再往下降的空间微乎其微。对于刚需而言,在考虑开发企业的实力的前提下,选择没有风险的楼盘可适时出手。同时,应尽量选择准现房,以规避入市风险。

    2022年,株洲楼市将何去何从?

    刘会洪认为,2022年,在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及外围楼市没有太大起色的情况下,株洲楼市仍将处于不温不火的局面,但房屋供给量会减少,而小部分实力较弱、融资困难的企业则需防范陷入困境。与此同时,楼市还将持续面临洗牌。在此轮调整过程中,那些能扛过去的房企就是赢家。

    “在我们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前提下,楼市的发展黄金时期已经过去,意味着未来新增的人口,住房的需求量不会像以往那么大。部分企业在认真做产品的同时,可适时考虑转型,蓄力更好地发展。”刘会洪称,2022年,值得期待,愿未来向好。

    (文中观点仅代表受访者,不代表本报立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