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校园的“刮刮乐”当休矣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沈全华

    执法部门前脚刚走,不良商家又悄悄售卖。3月15日,本报记者在渌口区育红小学周边走访发现,个别商店仍存在销售“刮刮卡”现象。(详见本报3月16日A08版、今日A03版)

    一张只要5毛钱,“刮刮乐”看似中奖率很高,背后却是商家的算计。此前,被查获的“刮刮乐”中奖券销售商坦言,店内都是“西贝货”,有的是网购而来的“三无产品”,有的是从市场批发而来的假文具。只要买了就有奖,奖品既有玩具,也有更深层次的中奖机会。表面上小投入大回报,实际上还是买家不如卖家精,兑奖的解释权却归生产厂家所有,相关说明也是靠不良商家一张嘴。有了中奖的开头,未必有一夜暴富的结局,“刮刮乐”让中奖者开心一乐的背后,是不良商家赚得盆满钵满。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这一围堵校园的抽奖陷阱。

    知假卖假搞投机,“刮刮乐”刮走中小学生的零花钱,还毒害未成年人的心灵。《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商家不准向未成年人兜售具有赌博性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产品。校园周边的“刮刮乐”既没有明确的发售单位,也不是我国正规发行的彩票,而是具有一定赌博性质的自制奖券。对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慢性毒药。若长期购买“刮刮乐”,患得患失之间,易养成沉迷投机、赌博心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负面影响。何况,有的“刮刮乐”还兑换金属剑、飞镖等管制物品,给未成年人的日常玩耍带来伤害隐患。

    整治“刮刮乐”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刮刮乐”死灰复燃考验监管者的智慧,日常执法除开要从严处罚外,还要查清“三无”奖品的来源,让不良商家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学校、家长也不能置身事外,要通过课堂内外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对孩子的三观教育,及时遏制以小博大的赌博苗头。校园周边的大小商家则更应诚信为本,合法经营,千万别急功近利,将目光盯在学生的零花钱上。

    总之,只有多方努力,持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铲除“刮刮乐”滋生的土壤,才能还校园周边一片清静。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