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六中:“五色”农耕课搬进课堂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课余时间,学生们为自己责任田里的植物松土、浇水。 记者/孙晓静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孙晓静 通讯员/关妤)90个种植箱在校园里一字排开,里面种着毛豆、水果黄瓜、豆角、太阳花等十余种农作物和植物。课后,一群初中生从四面奔来,松土、浇水、施肥、除虫,俨然是一群城市里的“小农夫”。昨日,这样的画面就出现在位于石峰区的株洲市第六中学校园里。该校不仅将特色“五色”农耕课搬进课堂,还在校园内外开设了劳动实践基地,甚至计划打造一条由学生全程参与,集生产、制作、销售“一条龙”的农产品产业链。

    校园版“开心农场”

    上午9时许,市六中操场旁的中型阶梯上,近百个深褐色的箱子排列得整整齐齐,格外醒目。不少箱子里已有绿色植物冒头,煞是好看。

    走近一看,箱子里种的原来是农作物和花卉,有香葱、大蒜、小白菜、娃娃菜、月季等,有的品种刚刚冒出嫩芽,有的品种已接近成熟。箱子外侧标明了每种农作物和植物的名称及负责班级。

    下课铃响,初一2104班的学生熊柳婷第一个从教学楼飞奔而至。她迅速找到自己小组的“责任田”。“姐姐你看,上周我们播下的豆角种子已经发芽了。”她告诉记者,生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植物是单子叶还是双子叶。

    很快,学生成群结队来到了各自的箱子前。他们或用自制的工具浇水,或在老师的指导下松土和施肥,忙得不亦乐乎。“根据不同的品种,有些要栽种得深一点,确保根系通畅,刚开始栽培要每天浇水,基本成活才可以适当施肥,一次肥料不能太多。”不少学生感叹,原来种菜还有那么多学问。

    将劳动特色进行到底

    校园内的农耕责任田火热,校外劳动教育农耕实践基地(耕行园)也一派繁忙。

    3月12日上午,该校150余名师生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以“弘扬‘火车头’劳动精神,传承中华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大家一起挥动铁锹,将一棵棵稚嫩的树苗栽下。

    “自从开设了农耕课程,学生们‘活’起来了,校园里‘火’起来了。”该校校长杨丽霞表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明显加强,再加上各学科老师将实践与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农耕活动是学校“种子劳动课程”的一部分,“五色”农耕课程则按照“青、紫、红、白、黄”分别种植青辣椒、茄子、西红柿、棉花和黄豆。据了解,该校还计划开发黄豆产业链,经种植、收获、制作成豆制品,再上网销售,收益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石峰区教育局副局长禹继表示,近年来,该局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发展,市六中推进劳动教育,办出了特色,有力推动了“一校一品”建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