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左)旁听接线员接听12345热线。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通讯员/谭婷婷
接线员的工作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胜任?3月10日下午,记者客串了一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接线员,体验他们的工作日常。
这一种电话最难接
拨打了多遍寻求解决,情绪激动
根据12345热线接线工作规章制度,每一位接线员上岗都需要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当天,接线组给记者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安排记者旁听为主,接听为辅,根据来电情况,记者接听相对简单的咨询和投诉。
“您好,这里是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下午3点33分,电话铃响,记者拿起电话准确地说出了开场白。
“我想咨询一下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
针对来电市民咨询的问题,记者迅速打开系统知识库,搜索生育津贴相关政策,根据问题逐一进行回答。
“我的生育津贴比我平时的工资少很多,我朋友都是全额工资发放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来电市民追问。记者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够充分,紧紧盯着电脑屏幕查找资料,通话顿时“卡壳”。
见记者犯了难,接线员小谭赶紧上前解围,接过听筒流畅地回复了对方的所有问题。
下一个电话接踵而至。“您好,这里是12345……”
“你别说没用的,我问你,我上次投诉的问题为什么还没解决?”来电市民把记者的开场白打断,情绪激动。
原来,这位市民上次反映的问题没有解决,这次又来反映寻求解决。记者只能尽力保持心态与来电市民沟通,安抚对方情绪。
12345热线接线工作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接线员不允许与来电市民发生争执。当事人拨打了多遍问题都没有解决,情绪激动时,接线员也要耐心倾听,语气平缓,尽量与来电市民建立有效沟通。
接听了半个小时电话,疲惫、紧张、手忙脚乱……这是记者本次体验最直接的体会,体验前准备的一瓶矿泉水也早已喝完见底。
这一种电话最轻松
遇到政策咨询,接线员“心中有料”
在外人看来,接线员就是接一接电话,风刮不着,雨淋不到,是动动嘴皮子的工作。可实际上,接线员的工作远没有那么轻松,白班工作9个半小时,晚班工作8个小时,接线高峰时段,平均每小时接听20多个电话,一个白班下来,说话起码在3000句以上。久坐、心理压力大让接线员年纪轻轻就一身病痛,亚健康几乎伴随着每一个接线员。
一名合格的接线员除了普通话标准、熟悉业务软件之外,还需要具备庞杂的知识储备,遇到政策咨询以及相对专业的问题,不能一问三不知,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予合理的答复,或提供合适的咨询渠道。
为了提升接线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储备,12345热线办公室每周都会组织业务培训,每个月都会对接线员进行笔试测试。热线办还经常举办知识抢答、情景模拟等趣味竞赛来提升接线员个人能力。
这一种电话最温暖
“过年了,早点下班回家团聚!”
接线员小谭是个25岁的姑娘,入职3年,在12345热线接线员团队中她已经算是师姐。
“润喉片是标配,接听时间长了,耳朵嗡嗡作响。”小谭告诉记者,作为接线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情绪稳定,无论是难懂的方言、词不达意的表述,还是无端的指责、谩骂,都要调整好情绪,合理应对。
3年的接线员生涯,她有委屈也有温暖。去年春节值班,她接到一个老人打来的电话,原以为对方有什么诉求,哪知电话那头的阿姨一句话就让她泪崩。阿姨说,“过年了!早点下班回家团聚。”
据了解,12345热线开通以来,累计接听群众来电169.9万个(含重复来电),共受理群众反映有效事项131.2万件,办结率99.8%,按期办结率99.1%,首次办理市民满意率97.6%。用一根电话线编织成一张连接政府群众、联动职能部门、维护社会正义和城市公信力的大网。而这张“大网”的背后,是48名接线员春去秋来、白天黑夜始终如一的坚守。
“百姓打来电话就是对政府的充分信任,一条热线,输送出去的是真情,架起的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收获的是百姓的理解支持。”12345热线办主任刘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