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说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策划/蒋胜金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伍靖雯 通讯员/李向红 王婧菲

    三月的风是温柔的,草木是翠绿的,行走在株洲的大街小巷,入眼都是花与叶的奏鸣曲。植树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来“树”说株洲。

    株洲曾“以树为名”

    现有古树群24个

    株洲古称建宁,后又名槠洲。相传,古时这里的湘江沿线多槠树,可以说是“以树为名”,所以后来湘江风光带建设时,在沿线种了不少槠树。

    古树名木是城市记忆的载体,见证株洲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市的古树品种主要包括樟树、枫香、银杏等。2020年,市林业局对全市古树名木做了一次普查,全市共有古树名木10746株,其中名木18株、古树群24个。

    目前调查发现的树木中,树龄最大的是一株南方红豆杉,估算为2419岁,生长在攸县柏市镇。

    我们一般把树龄超过100岁的称为古树。从城区来看,古树最多的是渌口区,有283株;其次是芦淞区,有55株。

    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古树名木的普查和登记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我市又发现了新的古树,接下来还会持续更新相关信息。

    园林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

    为什么不引进更多品种?

    目前,城区176条主次干道的绿化普及率达到100%。推窗见绿的同时,也有一些市民认为,我市可以引进更多品种的树木,丰富绿化景观。

    市园林绿化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难以统计具体品种数量,但我市的园林绿化以樟树、栾树等乡土树种为主,这与树木的地域适应性相关。

    乡土植物,是指原产于本地区,或者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已能适应本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良好的一类植物。

    “樟树在我们这边很常见,北方的园林人很羡慕,但他们没法把樟树引进过去,会‘水土不服’。同样,我们也羡慕广东、四川等地有小叶榕树,但也只能‘割爱’。”上述负责人说。

    实际上,我们并非没有做过类似的尝试。比如湘江风光带河西段建成之初,我市曾尝试引入北方的白桦,希望打造一片白桦林,但最终这种树木不适应株洲高温多雨的夏季气候特点,试栽失败。

    那么,从南方引进树种呢?我市也试过栽种大叶榕树,但移栽往往需要修剪树冠,原本品种不错的大叶榕树,到了这边却频繁落叶,树冠不成形,哪怕是活下来了,品相却难看,达不到绿化景观的效果。

    当然,也并非没有成功案例。“比如尚格名城小区外的椰子树,这种热带品种只要注重冬季保暖,相对比较好养护。”该负责人介绍,但也正因为养护成本、试栽成本等问题,我们对引进外地树种更为谨慎。从园林绿化价值的角度来看,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乡土树种,对本地的生态贡献更大。

    贯穿城市的“彩色长链”

    是怎样形成的?

    随着城市精细化理念步步深入,如何在有限的树种里精挑细选,通过合理配置乔、灌、花、草,常绿与落叶树木搭配使用,是我市近年来绿化提质的一大方向。

    比如,此前我市的景观绿化主要是在街边种植樟树、桂花、银杏、广玉兰、香柚等行道树,此后又引入枫香、乌桕、马褂木等树种,并因地制宜增加细叶芒草、金边丝兰、花叶玉簪等林下地被植物,形成高低错落、季相变化明显的园林景观。中环大道及周边风景林带,便是循着这一思路提质的成功案例,如今已逐步形成贯穿城市的“彩色长链”。

    “推窗见景、出门入园”的愿景,也已一步步成为现实。2018年以来,我市在社区、居民区建设101个“微公园”,通过“见缝插绿”的方式完善城区公园绿地格局,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绿色宜居生活。

    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截至2021年底,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7平方米。

    新闻链接

    城区特色花树景观道路有哪些?

    庐山路赏银杏:庐山路景观带以及道路两侧一共种植了480棵银杏树,中央绿化带有125棵,每年12月左右是银杏最佳观赏期。

    神农大道赏红枫:神农大道神农湖畔,有一批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红枫,每年11月左右枫叶转红,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长江北路“紫薇大道”:每年夏天,长江北路2600米长的绿化带内,近3000株紫薇舒展身姿,衬得天空都晕染了深深浅浅的紫色。

    人民中路、建设北路的法国梧桐:法国梧桐叶子的颜色随季节变化,从绿渐黄,四季皆可赏景。人民中路、建设北路近丁山路沿线都可观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