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铁杆粉丝——老舍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齐白石国画作品“雏鸡出笼图”。马立明/供图

    马立明

    近读《老舍藏齐白石画》一书,知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絜青,一生收藏名人字画颇丰,单齐白石老人的作品就有100多幅。

    老舍先生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不是“以藏养藏”或转手变卖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他收藏名人字画,主要是自娱、自乐、自赏,有时甚至把这份娱、这份乐转送给他人。

    据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书中介绍,他父亲收藏到这些字画后,首先会请人装裱,然后想方设法挂在有限的居室内。1950年,他在北京丰盛胡同购得一小院,于是利用客厅的西、北两面墙作“画廊”,将齐白石、林风眠、徐悲鸿等人的画作挂出来,然后泡上杯香茗,一边品茶,一边鉴赏。有时,他还会邀请些朋友来家里一块品头论足,议论一番。久之,“老舍画廊”不胫而走。

    字画“储备”多了,老舍还会把它作为礼品送人。如某同事乔迁新居,某小伙结婚,某朋友远行,他都要亲自携礼(画)登门祝贺,令受礼者喜出望外。

    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受老舍先生的影响,舒家后人在二位老人仙逝后,举家合议,决定将这些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让这批珍贵的字画能让更多的人去参观,去品赏。像《老舍藏齐白石画》一书中的“齐画”,就主要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们之所以选中“中国现代文学馆”而非“中国美术馆”,一是基于老舍先生是位文学家,二是这些美术作品主要是老舍以文学诗句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而求得,因而与文学有缘。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老舍先生藏齐白石画,绝大多数都是他花钱购买的。如1933年,他在济南就通过向文友许地山写信,帮他购得了第一张齐白石的画——《雏鸡出笼图》。老舍极喜欢这幅作品:画面的右上角,一个立体感极强的鸡笼刚将笼盖门打开,一群毛茸茸的小鸡便飞奔而出,直至“跳”满整个画面。自此,“齐画”成了老舍的最爱。

    1950年,老舍先生从美国回到北京,这就更有利于他收藏齐白石的作品了。此时的他,一面去琉璃厂荣宝斋、和平画店购买“齐画”,一面去白石老人家当场求购。付费时,总还要多给一点。

    自然,白石老人很喜欢这位知画、懂画和极富才情的作家、知音。1951年,老舍的夫人胡絜青拜齐白石为师,于是促成他更有机会去齐宅做客、购画。此时的老舍,别岀心裁,借苏曼殊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几束寒梅映雪红”,请白石老人作画。齐老不愧画坛高手,没多久反映“春、夏、秋、冬”四景的条屏便创作完成。老舍看了,极为满意。

    有了这次成功的尝试,老舍又借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等难度更大的诗句求白石老人作画,并在求画信上注明:“蛙声十里出山泉”,要求“蝌蚪四五,水中游弋,无蛙而蛙声可想矣”。“凄迷灯火更宜秋”,要求“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也”。白石老人看到这封求画信后,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来《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即被印成邮票和写进教科书,广为宣传。而老舍向齐白石出题索画的故事,在文艺界也被广为流传。

    以上所述这些齐白石画,如今都收入在《老舍藏齐白石画》一书中。我边看边想,觉得幅幅有真趣,有性情,有内含,有生活也。同时我也为老舍先生不惜花钱,慧眼识珠,并出题出方案“迫”使白石老人创作出这样一批绝世之作而感到欣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