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在隐秘山洞发现“铠甲干尸” 他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平定县印。(图片来源网络)

    1950年的一天,吉林省柳河县突降暴雨,几个小时不停歇。一位上山打猎的猎人正好发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决定进去躲雨。

    突然,猎人脚下一顿,就着洞口微弱的光亮,似乎看到了一个像野兽的黑影。凭借多年上山打猎的经验,他判断这个一动不动的黑影应该不是活物,慢慢靠近才看清楚——就在洞里深处的地面上,是一具身穿“古代铠甲”的白骨。

    由于年代久远,铠甲已经腐烂只能依稀辨认,白骨身旁有几枚锈蚀的铜钱,还有一个方形的铜疙瘩。眼见雨势渐小,猎人将铜疙瘩揣进口袋,赶紧离开了山洞。

    这次古怪的山洞经历,变成了猎人心里的秘密,回到家中他只字不提。

    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年。

    猎人有个熟人姓高,在柳河县任教。高老师知识渊博,喜欢收藏,猎人觉得想搞清楚这个“铜疙瘩”到底值不值钱,只能让高老师看一看。高老师一见此物,便觉得异常古朴,绝非地摊货,尤其是印台表面两列刻有“熙宁三年少府监重铸”九个字,字迹也非新刻,乃是一件古物。“熙宁”是北宋时期宋神宗赵顼的年号,“熙宁三年”也就是公元1070年。而宋代的“少府监”职责为制造门戟、神衣、旌节、祭玉、法物、牌印、朱记、百官拜表法物等事,是正规的官方机构。换言之,这枚印章是一枚宋代官印。

    猎人便将当年在罗通山打猎时遇到“铠甲干尸”的事和盘托出,高老师听得一愣,想不到还有这么离奇的故事。

    高老师对这枚来历不明的“古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和猎人商议,希望买下此印。经过讨价还价,最终猎人以200元的价格,将古印卖给了高老师。当时这200元几乎是高老师一年的工资总和,可是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来了。

    随后,研究这枚神秘古印成了高老师的日常。印面下方有四个篆刻字,他辨认了许久,也只认出了后面三个字是“定县印”,而第一个字始终认不出来。

    转眼到了2002年。

    这天,一档《走进山西》的电视节目吸引了高老师的注意力,因为节目中正好在介绍山西省一个叫“平定县”的古老县城。“太好了!终于有线索了……”已经六十多岁的高老师开心得像个孩子。

    在与山西省平定县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后,高老师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想法。

    根据《平定县志》记载,平定县于公元979年由“广阳县”改名为“平定县”。北宋熙宁三年,金人南下入侵平定县,官印也在此次战争中失踪。

    为什么印文的第一个字“平”字,这么多年高老师一直认不出来呢?在请教了更为专业的人之后,这个谜团解开了。

    宋朝时,篆刻印章的时候追求字体丰满、秀美,常故意将一些笔画弯来折去,有时甚至弯折达9处之多,称“九叠篆”。这个“平”字便被扭曲成了“九叠篆”,很难辨认。

    专家推断,当年,一名官兵怀揣着平定县的官印误打误撞来到了罗通山,可能是身受重伤的缘故,他最终死在了一处隐秘山洞里,而这枚官印也随之消失了九百多年。

    如此离奇曲折的经历,令得“平定县印”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而高老师则决定,无偿将此印捐赠给平定县,让古印“叶落归根”。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