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实施“六大工程”力促乡村振兴固本强基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通讯员/凌琳 唐丽辉

    茶陵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茶陵实际,今年开展乡村振兴“固本强基年”活动,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实施“防返贫致贫防火墙工程”,健全防返贫机制

    通过开展农户自主申报、干部入户排查、行业部门预警、上级督查交办等工作,做实“线下”摸排,做到精准识别。大力推广使用“湖南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做细“线上”预警,实现不漏一人。实行“一事一议”。健全“一事一议”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识别,分类救助,最大限度解决因病、因灾困难户在现有政策和社会帮扶落实后基本生活仍严重困难的问题。深化“双结双促”。采取“领导干部+爱心企业”与监测对象进行“二对一”的帮扶方式,在解决就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实现精准帮扶。实施“三项救助”。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实施“三项救助”,即: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应急专项救助,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

    实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工程”,巩固教育帮扶成果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和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深化“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保障特殊贫困群体接受教育,严格落实“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政策,应补尽补。巩固健康帮扶成果。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建立全民参保登记信息数据库。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实施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开展住房安全性鉴定,对监测对象全覆盖排查。巩固安全饮水成果。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县级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对老化管网设施逐步进行改造提质,扩大供水规模。

    实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工程”,推进“幸福屋场(村庄)”建设

    以党委为主导、村委为主体、村民为主人,推进“幸福屋场(村庄)”建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以“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为目标,打造一批精品村、样板示范点。打造“三清三小”升级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提升农村面貌环境为核心,提升标准、丰富内容、培育特色,打造“三清三小”秀美庭院创建升级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完善乡村“四网”(路网、水网、电网、讯网)和文化、体育、广电、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提质。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培育“湘赣红”区域产品

    实施“一特两辅”(一特:茶叶,两辅:油茶、黄牛)脱贫特色主导产业提升行动;推进新一轮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打造以官溪村、卧龙村等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示范点和示范模式,纵深推进“三变改革”,探索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助推帮扶车间提升。保持就业扶贫车间等载体吸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奖励补助政策稳定,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作用,扶持发展巩固一批就业帮扶车间。拓展公益性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开设护水员、防返贫监测网格员、村组矛调员等新公益性岗位。

    实施“业务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强能

    开展乡村振兴系统基础台账、基础数据、基础业务“三基”大提升行动,通过专题培训、现场交流、交叉检查、专项测试等方式提升干部人员业务能力。交流锻炼。组织县乡村干部到县外进行交流学习,提高整体工作水平,选拔年轻优秀干部“上派下挂”,提升实践能力。数字化平台配套建设。建立县乡村振兴作战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网格化数据库,使行业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流便捷高效。

    按照《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沿湘赣边、“两山铁路”、精品旅游线,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创建,打造一批党建示范村。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深挖本土红色资源,打造集培训、体验、活动、实践于一体的红色研学、游学基地。开设“建政摇篮课堂”“乡村振兴学校”,发挥中央苏区模范县、湘赣苏区重点县的辐射、传承作用。出台真抓实干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优先提拔使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绩突出的干部。开展党群联心“五个到户”活动。开展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五个到户”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