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花人陈喜和她的花艺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陈喜凭插花作品《欢》荣获金奖。 受访者供图

    ▲沉浸在插花过程中的陈喜。 记者 刘芳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芳

    陈喜有一种“超能力”——能“读懂”花语,还能与花儿“对话”。2015年,她考取了国内高级花艺师证。之后,她一直致力于用心播撒爱与美的种子,将花艺辐射各行业,带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她创办的株洲市插花艺术协会就有200余名会员,培养插花学员多达千余人。

    爱上“拈花惹草”

    陈喜出生在一个“花花世家”。

    父亲非常喜欢种植花草植物,家里的阳台都没有空地晾衣服,还曾经给陈喜取名“陈爱花”。

    姐姐因为热爱,把养花当成事业,开了一家花店。

    从小耳濡目染,陈喜也慢慢地爱上“拈花惹草”。

    记得有一年情人节,姐姐收到一束花带回家,爸爸也赶紧从阳台剪了一枝花送给妈妈,这可能是妈妈这辈子收到的第一朵花。而这一幕深深地印在陈喜的记忆里,从此在她心里,花就是代表爱与美好的情意。

    2011年,陈喜开始四处游学,看花艺展,并最终考取了高级花艺师的资格证书。

    在陈喜看来,花艺源于自然,应遵循自然规律,艺术地还原自然。同时,花艺也源于生活,也应服务于生活,或装点环境,或传情达意,或抒发个人的情感。

    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

    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语言”,简称花语。这也是最能让陈喜着迷之处。

    有一次,一位小伙子找到陈喜,要她帮忙配一束黄玫瑰。陈喜一听就觉得有点不对,提醒他,“黄玫瑰的花语是拒绝的意思哦,你送人的话,要注意啊。”

    可对方听完解释说,“因为我对她没有感觉,又不好直接拒绝,就想通过花语来委婉地传达。”

    有时候也会有很多感动。

    “记得有个女孩上门来买花,说一周后自己生日。”陈喜看她挑了一束康乃馨,就问送自己怎么选这种花。女孩的回答让她破防,“我生日当天买花是要送给我妈妈的,那天是她的受难日,不是送我自己。”

    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2019年,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陈喜凭借作品《欢》荣获金奖。这幅作品中,她使用了竹、稻穗、鸡冠花、百合花等,寓意节节升高、大红大紫,显得很欢庆。

    花艺圈里的爱花人

    梦幻的鲜花列车一经发车,在株洲女性的朋友圈里立刻“吸粉”不少。尤其是新鲜的插花课堂,让陈喜一次比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忱。

    “插花学员年龄跨度特别大,上至50后、60后,下至90后、00后。”陈喜介绍,20岁左右的女孩儿特别喜欢拍照,往花堆里一站就能凹出无数的造型;30岁以上的学员更喜欢插花,而且选择花材时很有自己的见地;40岁左右的学员也不少,很多是工作挺忙的人,可能是希望通过插花来调整自己的节奏吧。

    当然,也有不少男性学员。有一次,一位年轻的爸爸带着儿子来学插花,一个多小时的课程里,小孩认认真真听完,还用吃剩下的橘子皮进行创作。这位爸爸感慨地说,“他在家看动画片都不会这么认真、安静,这堂插花课倒是制服了他。”说完就对陈喜投以钦佩的目光。

    而每一次,学员们捧着自己的作品欣然而归时,都令陈喜心生自豪,“好像这些都是我们带给他们的,我特别快乐。”

    一枝一叶总关情

    其实,插花艺术作品也是可以没有花的。

    2020年疫情期间,不少朋友都在抱怨“在家宅得发霉了”。陈喜听完就坐不住了,号召大家跟她一起学插花。

    可是,居家隔离期间,哪里还会有鲜花呢?陈喜想了一下,决定尝试用家里的蔬菜、瓜果等进行插花造型创作,还通过抖音直播上课。

    插花作品《希望》,就是由山药、蕨菜、芦笋等插制而成,春芽初上,显得生机勃勃,别有一番风味。

    “一枝一叶总关情,插花可以只用枝条、绿叶,甚至是蔬果,来表达诗的意境。”陈喜说,“时代在进步,插花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