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比赛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举行。 新华社记者/邓华 摄

    随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的“大雪花”火炬台中央圣火缓缓熄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如期举办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正式落幕。共有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参赛的北京冬奥会划上圆满的句号,标志着中国交出了防疫和办赛的双重完美答卷。

    在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中国以冬奥之名,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再次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次贡献中国力量。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闭幕式致辞上赞叹:“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互融互通

    交融

    北京冬奥会,与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相遇,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互交融,在北京开启了全世界“一起向未来”的新篇章。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没有什么比以冬奥会开启虎年更美好的了,他感觉冬奥会和春节相逢是完美的组合。

    北京冬奥会上,很多场馆设计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比如“冰丝带”“雪飞天”“雪如意”等场馆包含中国元素;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体现了中国书法与体育运动的完美结合;吉祥物“冰墩墩”形象来自国宝大熊猫,“雪容融”的设计灵感源于象征团结喜庆的中国灯笼。

    在2月19日于北京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39次全会上,巴赫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向中国人民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支持表示感谢。

    大道至简贯穿冬奥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主任常宇说:“在筹备开闭幕式全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简约、安全就是精彩’的深刻内涵,以简约展现精彩恰恰说明中国的文化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所有节目表演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完成,整场活动规模约3000人。闭幕式场地和硬件设施完全以开幕式为基础进行再利用和再创造。

    “开闭幕式呈现的震撼效果,其实是贯穿冬奥始终的‘大道至简’的成果,恰恰是以这种简约而又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方式,使冬奥会向世界表达的主题更清晰,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形象更广、更深入人心。”张艺谋介绍,燃烧了百年的奥运圣火从“大火”变成“微火”,这一石破天惊的改变需要莫大勇气和底气,这恰恰源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友谊

    运动家精神凸显中国新形象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无数小雪花聚合在一起,讲出了一个同住地球村的“我们”的故事。而冬奥赛场上,中国冰雪健儿展现出尊重对手、尊重规则的风度,与各国(地区)运动员结下深厚友谊,同全球各地的选手共同挑战人类极限,又将中国与世界相处的智慧直观传达给了世界。

    人们记得中美冰壶队之间的“徽章互动”,也记得谷爱凌在夺金之后,为苔丝·勒德擦去泪水;人们记得在裁判打分引发巨大争议后,苏翊鸣和其教练的大度回应,以及他们对项目文化的珍视;人们记得徐梦桃夺冠后,美国选手阿什莉·考德威尔与她的热情拥抱。

    德不孤,必有邻,冬奥会上中国与各国(地区)运动员的友谊故事,也是中国与期待和平、团结的世界人民“双向奔赴”的写照。

    传承

    志愿者“奉献之火”将永远燃烧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一万八千多名志愿者坚守在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41个业务领域,用青春和奉献,用自信和笑脸,向世界展现出亮丽的中国名片。

    北京冬奥会是“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后的首届冬奥会。赛场上,来自全世界的冰雪健儿超越竞争,彰显团结互助,同样,在赛场外,志愿者们的每一声问候、每一次协助,都为“更团结”做着生动诠释。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表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充分展现出当今中国青年朝气蓬勃的形象。“志愿者们非常专业,对工作充满热情。同时,新一代志愿者们更有国际范儿,也更加自信、活泼。”

    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但志愿者们心中的“奉献之火”将永远燃烧,他们汲取的奥林匹克精神养分,也将接续传承。

    活力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对于中国冰雪,尤其是那些首次亮相冬奥会的项目来说,是次伟大的洗礼,为它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活力和动力。

    中国一些冰雪项目的发展过去一直受制于人才匮乏的困境。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启动波澜壮阔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将来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

    中国高山滑雪队领队刘祯认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留下数条世界最高标准的赛道。这里将来既可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还可供中国选手训练,成为培养顶尖选手的摇篮。

    38年前,李光全参加了萨拉热窝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回转项目的比赛,取得第30名。北京冬奥会期间,62岁的李光全是高山滑雪竞速项目的赛道长。“‘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特别是冰雪进校园,是北京冬奥会给中国高山滑雪注入的最大动力。事实也证明了这点。现在,高山滑雪已经引起了中国大众滑雪爱好者的广泛兴趣。”李光全说。

    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防疫

    “北京冬奥会闭环管理非常成功,闭环内阳性病例率约为0.01%,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点赞北京冬奥会防疫,称“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在疫情仍在持续的今天,在世界各国运动员齐聚的奥运赛场上,病例的发生率非常之低,这确实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绩。

    目前,全球疫情每日新增确诊数依然触目惊心。而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能在北京冬奥会上全身心享受比赛,这个“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来之不易。根据统计,截至2月16日,从首都机场入境的涉奥人员超过18000人、行李超过了48000件。这些数字里透露出的是防疫工作的难度,更是北京冬奥会各项防疫措施的到位和落实,是中国防疫工作人员的奉献和付出。

    “运动员们感到非常满意”

    赞许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北京冬奥会的筹备、举办过程遇到了多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获得了各方赞许。

    临近闭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非常成功,运动员们感到非常满意。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了热情接待,并为运动员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运动员们非常开心,也对场馆设施、奥运村以及闭环内的安全状况感到十分满意。此外,北京冬奥会的奥运氛围在我参与的历届比赛中也是最浓厚的。”巴赫说。

    (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