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株洲“六必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碧水蓝天的美丽株洲。记者/谢慧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通讯员/崔林

    去年株洲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市区空气优良天数全年共310天,优良率为84.9%,居长株潭地区第一;在全省率先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165项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任务。

    跨过新年,成绩转眼就成为过去式。虎年新春开工后,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延续优良传统,局党组书记、局长彭小中主持召开局务会议,以集中学习开启虎年新征程。那么,在2022年,株洲生态环境系统将如何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据悉,今年,我市生态环境工作预期目标是:空气质量方面,2022年市区空气优良率达到83%左右,主要污染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以下,各县市区持续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方面,湘江株洲段、洣水整体水质保持或优于Ⅱ类,渌江水质力争提升到Ⅱ类,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0%左右,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株洲市生态环境局亮出年度“作战图”。今年,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将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合力治污 巩固齐抓共管格局

    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入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源泉。

    完善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运行机制,持续健全市、县两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加快出台《株洲市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意见》等文件,完成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构的执法序列保障。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建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果展示基地,全力打造株洲版“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大力开展六五环境日、生态文明“六进”等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重点治污 狠抓问题整改销号

    坚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常态化,确保以问题的大解决推动生态环境大改善。广角度向社会征集梳理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线索,并根据问题性质、内容,构建环保问题及时发现、快速交办、跟踪督办的工作体系。

    对“两区三园”、饮用水源保护区、绿心地区、“一江两水”等各类重点区域进行多频次“拉网式”排查,特别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6个重点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逐项对账销号,切实做到“污染消除、生态修复、群众满意、管理规范”。

    精准治污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记者发现,在精准治污中,不少举措紧扣“源头治理”。

    比如,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强化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工业炉窑深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全面完成株洲高新工业园等工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项目2个。

    严厉打击渣土运输车辆违规行为,严禁中重型柴油货车在限行时段违规闯入限行区域,全面完成老旧车辆年度淘汰任务。强化对船舶发动机及相关设施的排放检验,严禁向非道路移动机械、内河直达船舶销售渣油和重油。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八个100%”,在线24小时监测规模以上施工工地扬尘。

    狠抓“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工作机制,深入推行重点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减煤降碳行动。持续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完成氢能全产业链等绿色能源体系项目2个。

    靶向治污 持续提升江河水质

    而在解决“一江两水”的水环境问题上,市生态环境局也在持续“出招”。

    比如,启动渌水、洣水等湘江一级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加快整治591个湘江株洲段入河排污口。加大枫溪港、建宁港、凿石港、白石港等流域整治力度,严防城市黑臭水体返黑返臭。

    加强城市雨污分流和管网改造、修复的工作力度,提升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效能。以企业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加快推进醴陵经开区污染源智慧平台建设,全面完成攸县工业园排水设施改造等工业废水治理项目3个。

    加快补齐城乡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全力推进株洲市中心城区污水治理一期PPP项目、渌口区水生态环境治理PPP项目等建设。狠抓农村污水治理,启动醴陵澄潭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茶陵洣瑶社区等区域污水管网工程、攸县酒埠江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系统治污

    强化土壤污染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今年,我市将坚持分类、分批,系统性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年度土壤污染治理目标圆满实现。

    加强全市污染土壤的调查、监测、评估和风险管控,启动攸县网岭矿山废弃物深加工项目,完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善疑似污染地块名单、污染地块名录和管控修复信息名录。严格落实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相关要求,积极构建多级共享的污染地块数据库及信息平台。

    加快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天元区三门镇含砷废渣治理、茶陵湾背钨矿废渣综合治理等3个项目,深入推进群丰镇长岭工业小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

    继续做好清水塘搬迁改造“后半篇文章”,全面推进株冶、鑫正等地块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完成清水冶化、海利化工等企业地块修复治理,力争清水塘成为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

    依法治污

    严格环境监管执法

    生态环境执法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2022年,我市将坚持以“三线一单”为依据,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坚决从源头上制止。同时,全面提升环境审批效率,扎实开展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督专项检查,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

    深入推进“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模式,实现在线监测数据、企业自行检测数据等各类监测数据入网应用,加快形成立体环境监管体系。持续强化环保执法“双随机”制度,及时更新污染源日常监管动态信息库,定期公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和信息。

    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严管重罚,积极对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深入开展湘江保护“4+1”轮值巡查等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生态损害赔偿力度,坚持执法如山,守护好株洲的绿水青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