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短板如何补?这份“政策清单”回应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春节前夕,多部门聚焦民生薄弱环节,密集出台扶持、配套政策。在这些补齐民生短板的“政策清单”中,一些百姓关切的焦点、难点、痛点问题得到了积极回应。

    ●增强对农民工各项保障

    便利返乡、清偿欠薪、改善就业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八部门单位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增强春节期间对于农民工出行、欠薪维权、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其中,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引导返乡返岗农民工错峰出行,统筹考虑疫情防控要求,适时对集中出行农民工组织开展“点对点”专车、专列运输服务。

    此外,解决欠薪问题和权益保障是重点。

    通知强调,各地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落实好就地过节农民工休息休假等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当前,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正在全国开展。至2022年春节前,将以工程建设领域和其他欠薪易发多发行业企业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对欠薪问题实施集中专项治理。

    ●关注老年人“长寿不健康”

    慢性病提前筛查、综合性医院增设老年医学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加强老年人功能维护、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等十余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通知要求,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积极开展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

    针对老年人就医难,通知还提出,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85%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

    力争两年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全覆盖

    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常态化社区疫情防控作出进一步部署。

    意见提出,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公共卫生委员会机制全覆盖、能力普遍提升、作用有效发挥,初步建立起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此前表示,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一起积极推动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任务落地落实,进一步组织扩大居民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防控网。

    ●城乡社区服务上新台阶

    “十四五”期间强化为民、便民、安民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从“强化为民服务功能”“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强化安民服务功能”三个层次,对“十四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梁晨表示,为民服务功能聚焦困难群体和特殊人群以及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基本需求,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向村(社区)下沉;便民服务功能强调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服务便利化;安民服务功能则主要聚焦社区安全保障等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韩俊魁认为,当前我国城乡社区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提高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决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欠缺

    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近日印发《“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对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通知要求,到2025年进一步缩小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建强分级诊疗体系的县域龙头,努力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的目标,满足县域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聂春雷强调,从医疗服务体系构建来说,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一定要强基层,把大多数患者留在基层。

    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培养技术过硬人才队伍、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丰富对口帮扶形式等实现基层医疗质量和效益的充分体现。

    (据新华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