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拾零·DIY手作研习社”内,顾客正在手工制作产品。受访者供图
▲“顽木堂”店里,顾客自己动手做木艺。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易蓉 实习生/何雅妮
“自己做的蛋糕有一份独特的味道!”1月26日正值农历小年夜,在芦淞区王府井梦梦翻糖蛋糕订制DIY店里,90后顾客小敏刚精心制作了一款庆祝蛋糕,上面有她亲手用巧克力画上的一家人的卡通头像,这份心意独一无二。
不只是蛋糕烘焙。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随着消费提质升级,体验经济的盛行,手工DIY作坊逐渐成为了创业热潮,涵盖手工制作蛋糕、木艺、吊坠、饰品等十多种手工工艺,为追求独一无二的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选择。
眼下,由年轻人兴起的DIY经济正成为街头巷尾一道新的消费风景。
DIY经济在兴起
“周末带着孩子去烘焙坊、陶艺坊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80后妈妈刘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外面天气冷,不适合户外活动,周末带孩子去做DIY烘焙、DIY陶艺是项不错的选择。
DIY(Do It Yourself)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动手制作”。烘焙、陶艺等作为传统的手工DIY,深受顾客青睐。据介绍,梦梦翻糖蛋糕订制DIY可以选择制作价格88元起的蛋糕和雪花酥、58元起的手工巧克力、饼干等,一个蛋糕的制作价格在128元至228元不等,店家会根据不同客户的喜爱和需求推荐蛋糕图案。
记者在美团上搜索株洲DIY工作坊,这类工作坊多达六七十家,除了烘焙、陶艺,木艺、编织、吊坠、戒指等都加入到手工DIY的阵列。
位于王府井A座9楼的“壹拾零·DIY手作研习社”便是一家可以手工制作串珠、手机壳、香薰、拼豆豆等工艺的DIY工作坊,几对小情侣正在用奶油胶制作情侣手机壳,当做送给对方的新年礼物。
“奶油胶制作和手工拼豆豆,这是当下最受欢迎的两种手工工艺。”店主张哲告诉记者。
张哲是名90后,大学读的是工艺美术专业,平时就喜欢做手工扎染的工艺活,在上班几年后,果断辞职做起了DIY工作坊,可以给顾客提供定制化的手工制作服务。“现在生活节奏加快,能够沉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吊坠、每一个香薰、每一幅画都是根据顾客自己的需求,精心制作出来的,很有意义。”张哲表示,DIY的价格不等,根据材料和难易程度不同,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定制化的手工制作会贵一些。
木头也可以DIY。在天元区广厦路上一家名叫“顽木堂”的工作坊很是个独特的存在,作为株洲首家手工木艺DIY工作坊,由株洲市“吴氏木雕”非遗传承人吴穷时创办,自3年前开业至今,备受顾客青睐。
“我们主要接受团单客户,已自主研发了80余个木艺教学课程,为100多家机关、企业、学校、景区提供了研学服务。”“顽木堂”店主叶丽娅表示,成人顾客多是做梳子、书签等日常实用性木质产品;儿童则是做车模型、胸章等玩赏性的木质玩意,人均单次消费在200元左右,一年下来有2000多名顾客。
体验过程成卖点
但花钱买一个蛋糕、一个手机壳和一把梳子的价格并不比DIY高,甚至相对较低,为何还有不少人选择走进DIY店铺?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一个共同的答案: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他们看来,虽然商品的获取变得异常便捷,但顾客肯花时间走进DIY工作室,静下来创作属于自己的产品,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获得,而是注重自己动手体验的过程,因为有了自己的参与和专注,这份商品也变得与众不同。
“对顾客来说更看重的是体验过程以及赋予商品的某种情感,体验过程正是DIY行业的一大卖点。”南糖手工蛋糕烘培店主告诉记者,DIY蛋糕就是增加亲子间互动的有效途径之一,原本的烘焙蛋糕店里会变成亲子乐园,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蛋糕制作,增进相互感情,对家长而言“能够安安静静地花上一个小时的工夫陪伴孩子做这件事情很幸福”。
“因为是自己做出来的,投入了自己的感情,物品好像也富有了情感。以前好朋友过生日直接送个蛋糕就好,现在觉得这样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会特地花上时间用心制作一个蛋糕。”95后的丁晴对记者说,在制作过程中想起很多和好朋友的美好回忆,然后把点点滴滴倾注到蛋糕上,有祈祷,有祝福,有快乐,有安祥,这份蛋糕自是珍贵。
“顽木堂”店主叶丽娅表示,尤其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后,更多的家长、学校、孩子都选择手工木艺作为课外活动,不仅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可以修生养性,如今儿童顾客的占比已超过成人。
因此,为了这种温馨、解压的慢节奏的体验感,这些DIY工作坊的布景上也煞费心思。
“原木色的设计、芦苇插花,灯光柔和,音乐舒缓,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置身其中,都会很放松,很解压,这也是体验感好的原因之一。”“壹拾零·DIY手作研习社”店主张哲说。
产业融合成市场趋势
这两年,全市的DIY工作坊就像“一夜春风来”,遍地开花,但却也有“生命周期短”的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从事手工创作的店主大多出于自己的喜好,但有不少店主坦言,DIY手工创作生命周期短,有些客户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不耐烦,新鲜劲儿一过,顾客来得就少了,有些DIY店铺抵不住客源下滑和经营成本提高的压力被迫关门,然后又有新的DIY迎头兴起。
“前几年生意确实不错,有时一天的营业额达上千元,如今客源少了,房租也贵。”同为蛋糕烘焙店店主的孙女士告诉自己,不久前,她从顾客那里也听到有其他蛋糕烘焙坊关门的消息,关于接下来的打算,她也有些茫然。
有茫然,但更多的是反思和奋起。
有业内人士分析,蛋糕烘焙店经营模式较为单一,顾客制作饼干、巧克力、蛋挞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面的体验活动。以网吧为例,以前提起网吧,大家第一感觉是脏乱差,但现在网吧转型升级,成为高大上的网咖,在这里可以喝咖啡,可以享受更多的娱乐休闲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同理,手工DIY不能简单提供一个现场体验的场所,而是要融合顾客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最大程度上提升顾客的体验获得感。
而在DIY行业算是“老资历”的“顽木堂”也有自己的法则。
“DIY其实属于文创行业,要卖产品、卖设计,才能创造高附加值,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叶丽娅说,木艺其实是冷门且小众的DIY工艺,“顽木堂”之所以能生存至今且越做越好,得益于以强大原创设计能力为支撑的“卖产品”经营理念。
眼下,他们已与其他商家对接,开发联名产品;接受企业的委托,为他们设计木质文创产品;“顽木堂”自有的文创品牌“顽木”也在走俏市场。“就像‘谭木匠’的梳子一样,以后‘顽木’也会成为株洲的一种文创品牌。”叶丽娅说。
作为市非遗物质传承人,将传承文化与商业价值融合,相互成就,这是“顽木堂”创始人最希望的结局,也是这个行业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