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明 通讯员/彭竟莹)一边是正常生活受到影响的市民,一边是靠着小店维持生计的店家。接到这种投诉后如何处理,怎样找到中间的平衡点,是处理生态环境投诉时的一大难题。
1月24日,记者从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天元分局了解到,该局在处理一起噪声污染投诉中,不仅做到了让投诉市民满意,更难能可贵的是,被投诉店家也实现了稳定经营。
日前,天元区华晨御园小区的居民袁芳女士,将一面写有“真心为民办实事,情系百姓解民忧”的锦旗,送到了株洲市生态环境局天元分局,感谢该局工作人员易忠红,在处理其投诉过程中的付出。
袁芳介绍,2017年10月,楼下开了一个“兄弟手工吐司店”。有时是凌晨2点,有时是凌晨5点,甩面或和面过程中,突如其来的“咚咚”声和“嗞嗞”声,扰得她有了严重的睡眠障碍。
“大人还能忍一忍,小孩就不行了。晚上休息不好,上学都受到了影响。”无法继续忍受的袁芳,在去年9月中旬,向“12345”政务服务热线进行了投诉。
接到投诉后,易忠红多次在凌晨时分,带领执法人员赶到袁芳家,确认噪声来源。最终,环保执法人员确认噪声源自楼下的“兄弟手工吐司店”。
在易忠红的协调之下,“兄弟手工吐司店”主动进行了降噪整改,但效果并不理想。
整改不达标,要么继续整改,要么关停。
“但一家小店,维系着的也是一家人的生计,我们想要做到的,是既解决投诉人的问题,又能让店子经营下去。”易忠红介绍,商家当时还想继续整改,但整改所需的投入,明显要大于另行选址经营的成本。商家最终决定另行选址经营。
一般情况下,到这一步,易忠红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但她并没有以“投诉解决了”为结束。
“兄弟手工吐司店”另行选址经营过程中,易忠红多次为其科学选址出谋划策,店面选定之后,她还为其机器摆放位置,厨房降噪隔音等提出建议。
目前,“兄弟手工土司店”搬迁后经营稳定,再也没有出现噪声扰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