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收藏“废旧物品”的“80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还能听歌的留声机。记者/旷昆红 摄

    ▲屋外墙上挂着杨石林收藏的搪瓷盆。记者/旷昆红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旷昆红

    手摇电话、手推石磨、雕工精致的木柜门……走进杨石林位于云龙示范区的家,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普通人家中。收藏这些的杨石林是名“80后”,而他的收藏之路,则起步于十年前。

    收集童年回忆 别人笑他是个“捡破烂的”

    在杨石林的记忆中,童年是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无忧无虑地度过的。盛夏的中午,回到家后,从石臼里用木勺舀上一口沁甜的井水,一口灌下去,甜到心窝窝里;盛夏的晚上,和小伙伴带着自制的竹叉,提着煤油灯,到田间摸泥鳅和黄鳝,不多时,就能装满小竹篓。过春节前,母亲把石磨摆好,一家人分工协作,有的推磨,有的放米,磨好后再挂在木桶上,凝固几天,做成糯米粉。做糯米粑粑那天,家里的孩子总是围着锅边,眼巴巴地望着锅里呲溜响的糯米粑粑,再将不小心流出来的涎水用衣袖擦去。因此,每一件老物件,都有它独有的记忆。

    2011年前后,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栋栋老房子被一栋栋高楼大厦替代。那时,杨石林在长沙做生意,往返株洲长沙的路途中,看着那些躺在废墟中七零八落的缝纫机、石磨、舀水木勺,他感到特别可惜,“这些东西记录着曾经的时光,也许我该把它们收藏起来。”征得主人同意后,他把这些老物件一一搬回了家。

    有段时间,杨石林一车又一车往家里拖老物件,邻居们见了觉得奇怪,还有人笑他是个“捡破烂的”。石臼、石磨和旧家具都特别重,又占地方,但他不管这些,“反正就是一趟又一趟,不厌其烦地往家里搬。”杨石林笑着说。

    专心打理藏品 因“收破烂”而名声大噪

    走进杨石林的家,目之所及皆为老物件,光是屋外就摆放了三、四十个石臼。屋子的墙上,则挂着几十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用来招待客人的搪瓷盆,大门两侧的木架上,堆放着不同年代、造型各异的酒瓶。进到客厅,几百盒磁带贴了满满一墙,让人仿佛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听录音机的日子。

    在二楼,还摆放着一大堆他来不及整理的雕花木柜门、酒瓶、杯子……杨石林说,从2015年开始,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收藏和整理家里收藏的老物件上,而他“收破烂”的名声也传遍了十里八村,遇到哪里有老物件,总有朋友打电话要他去瞧瞧。最近的一次,他骑了两小时的摩托车到天元区三门镇,七拐八绕好不容易找到那户人家,结果却扑了个空。“都是些比较新的东西,不在我收藏的范围。”杨石林说,尽管“宝贝”并非次次有,但他仍甘之如饴,“要是收到了喜欢的东西,能开心好几天。”

    如今,杨石林每天都为这些收藏 的“宝贝”忙碌着,如何让更多人知晓、看到这些记录着旧时光的老物件,则是他正在思考的事情。“我有了收藏之乐,也希望更多人有观赏之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