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民法院将有这些“大动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秉公裁决、定分止争,助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近日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从保障人民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力等方面对人民法院新一年工作作出部署,其中不少看点值得关注。

    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案件,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这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权益保护力度,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权利。

    ——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依法遏制“借名买房”“法拍房”炒作,加强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加强老年人权益司法保障,探索建立涉老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服务新时代老龄工作。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正确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宽容但不纵容”。

    ——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强化与社会救助协同联动,推动完善更加公平的社会救助体系。

    民事审判坚决同“和稀泥”说不

    “有时裁判效果不好、群众不接受,这是表象,根源还是理念出了偏差。”这次会议提出,要巩固端正司法理念成果,在实践中完善正确理念,用正确理念指导司法实践。

    最高法明确要求,刑事审判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正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做到依法定罪量刑,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尊重量刑建议,确保公正裁判。

    民事审判要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平衡利益、定分止争,坚决同“和稀泥”做法说不,立“明规则”、破“潜规则”。

    行政审判要增强大局意识,支持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破解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问题

    据悉,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人民法院对审判执行领域一系列顽瘴痼疾进行“靶向治疗”。这次会议对此强调,要切实巩固成果,实现标本兼治。

    在整治“年底不立案”方面,最高法提出,要巩固整治成果,坚持从政治上看立案登记制,决不允许搞变通限制立案、以调代立、不立不裁、限号立案、增设门槛。

    最高法还提出,要巩固整治裁量权行使不规范、违法“超审限”成果,切实解决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巩固整治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成果,落实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意见,决不允许“纸面服刑”“提钱出狱”影响司法公正。

    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

    “我们要珍惜这些年攻坚执行难取得的成绩、赢得的民心,不断巩固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努力朝着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迈进。”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完善网络执行查控、失信联合惩戒等联动机制。

    最高法提出,要深化“一案双查”,常态化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紧盯案件违规终本、案款超期发还等问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终本案件自查与互评,健全落实“一案一账号”等工作机制。

    在执行规范化建设方面,最高法提出加快起草修订债权执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司法解释,完善执行法律法规体系。

    (据新华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