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说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袁楚湘

    农历2022年是虎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虎是一种威风凛凛的图腾,是势运昌盛的象征。纵观中国的虎文化,其精髓与核心就是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同时,它又蕴含一种强烈的祝愿:祝人人“生龙活虎”,愿民族“虎跃龙腾”。

    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前牛后兔,与十二地支中配属“寅”;寅字如虎立视威武貌。一天十二时辰中之“寅时”——晨3时至5时,又称“虎时”。

    虎的称谓很多,大约有20多种,如“猛獸”“大虫”“獸君”“山君”“寅獸”“戾虫”“寅客”“黄猛”“毛虫祖”“啸风子”“白额将军”等等。种类有6个:即东北虎、华南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高加索虎和印支虎。虎是亚洲的特产,如我国东北及西南、华南诸省,印度、韩国、爪哇、伊朗、巴基斯坦等地,而欧洲、美洲、澳洲都不产虎。我国台湾也不产老虎,但却有和虎同科同属的“石虎”,由于石虎只有猫般大小,因此又有“山猫”的称呼。

    虎的内涵深远。虎是山林中的猛兽,向来被称为“百兽之王”“百兽之长”。虎的威猛、勇武、有力为人所歆羡,故而常被用来象征、比喻人事诸相。

    “虎将”喻将军英武善战,威武雄壮的步伐称“虎步”,豪雄人杰奋发有为称“虎啸风生”。古时“虎符”“虎节”为调兵遣将的信物。民间,百姓称儿女为“虎娃”“虎妞”,喻其结实粗壮。此外,文人创造了特殊的书体“虎爪书”,医生发明了一种健身术“虎戏”。

    民间视虎为神兽,借它的威猛勇武而镇祟辟邪,保佑安宁。由于虎代表的是吞噬鬼怪的纯阳之力,从而衍演出许多习俗。人们常以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来辟邪驱祟。端午节戴艾虎辟邪在中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艾虎或以艾编成,或剪彩为虎,粘艾叶。还有在小儿额头用雄黄画“王”字习俗,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有些地区姑娘在陪嫁品中必有一个特大的面老虎,还有给新娘挂面虎的习俗。

    虎亦为镇墓之兽,古墓前常凋有石虎。除镇祟辟邪之外,民间相传,虎还益于妇女怀孕、子孙升官。民间俗信将虎身不同的部分戴在身上,可作为防疾病的护符。而虎骨、虎皮和虎毛则可以制为药材治病。

    喻虎谚语很多,颇富启迪作用。例如,虎是森林之王,强无敌手,故世称外强中干为“纸老虎”,而称狠毒的妇人为“母老虎”,形容笑脸常开但心怀不轨的人为“笑面虎”,怀才不遇的人为“睡虎”,称人行动威武气度非凡为“龙行虎步”。还有“虎不怕高山,鱼不怕水深”“虎老雄心在”等谚语,都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生命力。

    古往今来,虎一直是文人骚客赞誉的对象。杜甫诗云:“猛虎凭其威,往往遭急缚,雷吼徒咆哮,枝撑已在脚。忽看皮寝处,无复晴闪烁,人有甚于斯,足以劝元恶。”此诗借虎发挥,劝人向善。同样,画老虎也是画家的所爱。但画虎不易,“画虎画皮难画骨”,“骨气”难描。我国现当代擅长画虎的几位国画大师,如范曾、方楚雄、何香凝、宗万华、徐鸿儒等以及漫画大师廖冰兄,都能真正对虎观察入微,描绘出虎的气质、神情、威仪和骨气,他们笔下之虎,惟妙惟肖,姿态各异,雄猛美丽,气势逼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