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名特困群众收到爱心大礼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爱心年货发放现场。 记者/杨凌凌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杨凌凌 实习生/肖雨娟)1月18日,2022年“为特困群众送年货”大型公益活动,送出了第一批物资。当天,芦淞区龙泉街道、庆云街道、董家塅街道共计75名特困群众收到了大礼包。

    今年的活动,由市慈善总会和株洲晚报共同主办。慰问对象由市、区民政部门把关,每份爱心年货包括2桶食用油、1袋大米、4包面条、300元现金。

    昨日送年货的第一站来到芦淞区庆云街道,记者随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慈善总会会长姜玉泉一起,带着爱心物资来到龙泉街道杨柳冲社区,将物资送到两户行动不便的特困居民家中。

    居民王鑫澳今年19岁,是一名在校大学生。父母离异,父亲患有严重肾衰竭,每周至少两次血透。王鑫澳的家,面积约四十五平方米,屋内阴暗潮湿,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家人靠低保以及奶奶的退休金维持学业。收到红包和物资后,王鑫澳的父亲高兴地拉着姜玉泉的手连声道谢。

    随后记者到达居民罗任见的家中,因无法直立行走,他只能靠母亲勉强搀扶站立。据悉,罗任见从出生两个月起,就被诊断为智力残疾。此后的47年,他一直由母亲照顾长大,这几年因父母年事已高,照顾罗任见有些吃力,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难。

    在走访过程中,姜玉泉详细了解了罗任见近期的生活状况,鼓励一家人要有信心走出困境,并送上年货和新春祝福。

    姜玉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为特困群众送年货”的活动,既让株洲市的困难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也让大家了解到了这个群体的生活状况,更多地关注这个群体,从而为他们提供帮助,很有意义。

    记者获悉,过去的一年,市慈善总会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坚持以加快推进现代慈善事业为目标,继续围绕抗击疫情、扶贫济困、赈灾解难、着力培育社会慈善意识等方面,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

    去年,市慈善总会共为1816户家庭送上年货,慈善超市帮扶困难群众2077人次,拨付60万元给慈善大药房用于在医疗健康方面扶贫济困,为全市160名困难环卫工人发放80万元救助金,为全市101名现役军人军属困难对象发放50万元救助金,连续3年为株洲市城区160万常住人口投保“一元民生”保险。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推动了全市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年是株洲晚报“为特困群众送年货”活动的第17年,这些年来,活动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爱心个人和爱心企业,正是有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行动,才将这个爱心活动传承并发扬光大。

    从2017年开始,活动的慰问金总额由原来的每户400元提至500元,慰问的对象也从城区扩展到了每个县市。送年货活动,已经成为株洲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活动之一。

    离虎年春节只有十多天了,2022年“为特困群众送年货”活动还在火热进行中。本次活动中捐献爱心款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得到资助的特困群众名单,本报将在集中送年货活动结束后统一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 上一篇
  • 下一篇